博士專訪日本日本留學人物訪談專欄碩士專訪

東京大學 精密工學工程博士|工業4.0,如何活用 AI 與大數據力量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 PhD, Precision Engineering

林靜思


博士學歷 :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 PhD, Precision Engineering
日本東京大學 精密工學工程博士

碩士學歷 :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 Master, Precision Engineering
東京大學 精密工學工程碩士

大學學歷 :

國立中山大學 機械工程系

중앙대학교 – Exchange Student
韓國中央大學 交換學生

目前職務 :

Rockwell Automation – Protect engineer 

過往經歷:

  • 2020 華為 (日本生產技術研究中心 / 深圳人機交互實驗室) Technical Engineering
  • 2019 日本第23回看護管理學會 演講者
  • 2018 上海交通大學 兩岸青年會議
  • 2018 ICSSI & ICSer 台中國際會議 發表優秀
  • 2017 HCII 拉斯維加斯 機器人 國際會議

留學前的學經歷

大學選系 : 受父親影響,對機械充滿興趣

由於父親本身畢業於東大機械相關科系,從小深受父親影響,透過邊玩邊學的方式,手把手帶領我們兄弟接觸該領域,我們也參加過多次國際奧林匹克機器人比賽、資策會的課程等,在成長過程中,漸漸培養出興趣。

而高中升大學的那年暑假,父親還為我們安排至富士康深圳廠實習,透過那一個月的經驗,了解更多關於機械領域未來的出路。原本將工業設計系擺在大學第一志願的我,後來也理解父親的苦心,最終選擇機械工程。

赴韓國交換留學的契機

從小父母的教育理念,一直都很支持我們到國外拓展視野。大四時,因同儕影響下,雖然與其他人一樣報名研究所的補習班,但始終對未來感到很迷惘。

碰巧,當時看到交換學生的機會,於是申請感興趣的美國、歐洲、韓國等學校,經過校內初步篩選的激烈競爭結果下,申請上第三志願位於韓國的中央大學 (중앙대학교)。申請上韓國學校後,留日背景的父親一度反對,意外引發一場小小的家庭革命,不過在我的勸說下,加上有教育部獎學金的加持,成功說服家人,到韓國度過一年盡興的交換生活。

赴韓國交換留學的契機

交換生活:韓國中央大學

交換學生的宗旨主要是希望世界各地的學生互相交流,因此大部分學校只要以英文成績就可以申請。在交換的一年內,我接觸到的韓國學生普遍語言能力、對外國人的包容度都很高。至於選課,交換生可以選擇專門為外國人開設的課程,例如韓國歷史、韓國文化等,都是以英文授課。

不過出了學校,韓文能力還是多少有需求,我當時有自費報名學校的語學堂,加強韓文能力。在全韓文的環境下,結束交換的一年後也通過 TOPIK 韓檢4級。另外,韓國大學生利用寒暑假實習的風氣很盛行,相較於台灣,在 6、7 年前似乎實習的大學生還沒有這麼多,我個人覺得這點也很值得學習。

我觀察到的韓國產業、文化

  • IOT 物聯網、社群 App 發達:我赴韓交換時是 2010 年,當時 LINE 在台灣尚未崛起,韓國就已經有Kakao Talk 的存在,是我第一個使用的通訊軟體,而且韓國的網速也很快。
  • 放眼國際的影視產業:韓國的影視產業很發達,許多身邊的朋友都是因為追星才來到韓國,10年前就可以看出韓國對於影視產業的挹注,不只侷限在國內,也有想拓展至世界的野心。
  • 財團治國的力量:韓國財團勢力太強大,擠壓到中小企業,造成一些社會上發展的不平均,跟台灣的狀況是相反的,在中小企業眾多的台灣,企業經營上,可能較有彈性。
交換生活:韓國中央大學

升學與就業 : 毅然決然離開職場,申請東大的契機

當初是延畢至韓國交換,因此錯過報考研究所的時機,回國後決定先進入職場。第一份工作是在宏翔光電(大立光子公司) 負責研發手機鏡頭,不過,在台灣這項技術不算是頂尖,工作一年後,開始對一成不變的工作內容疲乏,內心還是嚮往出國進修。於是我離開職場,開始著手申請海外研究所,起初,因抱持著對西方教育文化的憧憬,希望申請美國的學校,於是開始補習、備考托福和 GRE。

後來,父親隨口一句「要不要試試看東大?」的提議下,行動派的父親馬上買了機票,帶著我到東大拜訪幾位教授、參觀研究室,原本沒設想過會在日本接受高等教育的我,這一趟觀摩也讓我產生想法上的變化,我發現在機器人這塊領域,日本仍舊走在世界前端,除了政府資金的投入,許多民間企業也有加持。因此回台灣後,我就改變我的作戰計畫,全力準備東大的專業科目考試及面試。

日本研究所 : 申請經驗分享

我是採用一般入試管道入學,考專業科目及面試,等於跟當地日本人是相同的入學模式。另外還有兩個管道:The Global 30 Project 和 IME program,以上兩種是專門給外國學生入學的管道,以面試及托福或 GRE 成績申請,無須經過其他考試,但也因為沒有考試評比,所以會相較重視申請者原先的大學排名。

獎學金部分,博班時我有申請到,日台交流協會獎學金,提供約 14 萬日幣/月、學費全免,基本上是可以負擔所有生活費用。 

東京大學 精密工學工程系 留學經驗分享

精密工學工程:跨領域的應用

我就讀的科系叫做精密工學,傳統的範疇上包含精密加工、放電加工、奈米加工,主要應用於一些精度需求高的製程,不過,近幾年越來越注重跨學科的應用,我們研究室就屬於非傳統的領域,主要是研究「移動機器人」,研究課題主要涵蓋,無人車、無人機、人形機器人、人體傳感器等,用工學的 sensor 去分析人體的姿態,利用機械系的專業跨足至生物科學的領域。

東京大學碩、博士班的研究:開發機器人協助照護體系

由於日本老年化、少子化的問題相當嚴重,政府也挹注許多經費在此議題,我的研究是由東京大學、有明醫療大學 (Tokyo Ariake University of Medical and Health Sciences) 共同合作,開發人形機器人協助看護教育,開發機器人模擬各種不同的病患,做為看謢學生練習的對象。

這項研究,起初由研究所學長傳承給我,目的是為了模擬行動不便的病患,讓看護們能訓練輪椅移承的動作,從最一開始學長完成的一隻模擬痙攣的手臂,到我碩班的時期,加裝了機器人的手及腰部,最後博班時,將機器人的四肢完整。 

東京大學碩、博士班的研究:開發機器人協助照護體系 (東京大學 精密工學工程系 留學經驗分享)

東京大學學習環境:嚴謹高標準、學術資源豐富

在台灣讀大學時,除了課業,也參加過兩年的 AIESEC 國際社團,過得很充實愉快,而在韓國交換時,也不留餘力地玩樂學習。但赴日本留學時,是為了取得碩士學位,本質上角色就不同了,因此留學生活算是頗艱辛的,好幾次也有想過放棄。東大對學生的要求非常高,博班必須要發表三篇國際期刊才能畢業,也需要固定參加國外研討會,在學術上的研究也是十分嚴謹,並不是隨隨便便就讓學生通過論文。

雖然東京大學近年開始強調國際化,但由於畢竟非英文母語國家,工學院能選擇完全用英文授課的課程很少,當初日文只學發音就入學的我,起初真的有一點辛苦,有些課程想修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不過,慶幸的是東大的國際資源的確很多,無論是企業方面,或是與其他國際大學的學術交流,邀請知名大學 (MIT、史丹佛大學等) 合作的 Workshop 也不少。

畢業後的職涯發展分享

日本博士畢業規劃:渴望開發產品,選擇進入業界

博班畢業後,選擇到業界工作,而不是繼續待在學術界的原因,我認為跟個人性格有關,若要在學術界繼續鑽研的話,必須要對科研非常感興趣,以及具備實事求是、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另外,我認為產學還是有一段很大的 gap。

舉例來說,當初研究開發的機器人,常會遇到因材質不堅固而被折斷,或是電池持久力不足等問題,還不算是一個可以實際應用的成熟產品,但我卻能夠以這項開發發表多篇論文。對我來說,這並不是我想要的,我內心還是比較渴望可以開發一個成熟的機器人產品,解決人們的問題。

日本博士畢業規劃:渴望開發產品,選擇進入業界

在日求職經驗分享

日本的就職方式與台灣不同,基本上是畢業前一年就開始「就活」(就業活動),政府甚至明文規定就活期為每年的4~8月,因此在每年年初,開始有許多大企業至校園徵才,舉辦企業說明會、提供公司/工廠參觀、舉辦講座等活動。還有一項 OB/OG 活動,會邀請研究室畢業的學長姊們回母校交流,也可以從中獲取企業牽線的機會。另外,留學生互助會也會互相提供就業資訊。

日本工作經驗分享:從華為到美商 Rockwell

我在華為日本在職的部門為工業自動化研究室,是一個研發單位,主要為解決工廠自動化的難點及痛點,例如良率不高、效率低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開發自動化設備。

不過,前陣子因中美貿易的影響,華為手機從原本世界銷量第一跌出前五名,導致公司之後開始轉移研發項目,挖角許多鴻海、台積電的人才至日本研發芯片。導致我認為在這邊的工作內容,跟當初想像中有些落差,以及該部門的人手不足以開發一件大型自動化設備,我們變成提規格、提案的角色,我認為在這邊的成長空間不大,於是我便申請轉調,至深圳的人機交互部門工作。

人機交互部門,主要是在研究各種機械與人體的互動,例如:在平板上操作,哪種手勢使用者會最順手?學習成本最低?等問題,都屬我們部門研究開發的項目。在深圳實驗室工作的那段時間,工作內容富有挑戰性,也收穫不少。不過,同時也發覺與我同齡的大陸同事,個個都是名校海歸博士,能力強、充滿狼性,是一個高壓競爭的環境。在那個環境下,久而久之,我的身心靈也有點被影響,後來因疫情輾轉回到日本,因緣際會下,就進入目前任職的 Rockwell Automation。

目前的工作內容類似工業 4.0 的概念,導入製造執行系統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利用網路及大數據來優化產線。我蠻喜歡這份工作內容,同時由於我們公司是美商,更能實現 work life balance 的理念。

日本工作經驗分享:從華為到美商 Rockwell

給未來學弟妹的建議

若想來讀研究所或博士班的同學,必須要先有心理準備,這條路真的不簡單,必須學習與孤單共處。且必須具備自發性學習的精神,自己動手找答案,想像自己是一塊海綿,不斷吸取新知。

我想向還在猶豫的同學們喊話,如果有這個夢想,就先趕快踏出第一步,不要害怕,以行動兌現你的夢想!

執行 / 校稿編輯 : 張品潔 Irene


延伸閱讀 :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獎學金申請說明+錄取分享 (JP 日本獎學金)


+ 更多創作

作為平台總編輯,在此感謝所有留學校友願意分享留學故事,也謝謝長期願意閱讀留學計畫文章的每位夥伴。如果你也有留學故事想要與大家分享,歡迎隨時透過 instagram 及 Facebook 與我聯絡。

成為受訪者,分享我的留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