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國職場發展 人物訪談職場訪談專欄

天普大學 新聞碩士 | 堅持,讓我延續苦笑參半的新聞夢

Temple University, MA in Journalism

William Yang


碩士學歷 :

Temple University, MA in Journalism
天普大學 新聞學碩士

大學學歷 :

東海大學 美術系 – 插大(兩年)

文藻外語學院 – 五專

目前職位 :

Deutsche Welle – East Asia Correspondent (Taipei, Taiwan)

(德國之聲 – 東亞特派記者)

過往經歷 :

Human Rights Watch – Freedom of Expression Intern (New York, USA)

Mercy Corps – Community Manager Intern (Harare, Zimbabwe)

留學前的學經歷

社團活動、國際經驗

因為高中階段就讀的是五專學制,所以我所經歷的升學路程可能有別於其他高中生的留學規劃,對於文藻的學生來說,開放的交換學生風氣以及學程安排,讓學生擁有非常頻繁練習外語的機會,在具備此優勢的情況下,我也順勢從高三開始參加校內模擬聯合國社團,參加國內較大規模的競賽(如成功大學、政治大學)並陸續獲得獎項,過程除了累積成就感與養成英文語感以外,更明確我在學涯、職涯往語言、國際發展相關領域扎根的想法。

五專畢業後,我並考取轉學考(五專插大)進入東海大學,其中最大的誘因不外乎是學校所開設的 *DBMD 學制,在詳細研究申請辦法之後,我很清楚接下來大學生涯的首要目標就是符合 DBMD 學程的申請條件,包括 GPA 、規定學分數、英文檢定成績、申請科系所需的相關資料提供。

當時利用 Temple University (天普大學)招生官來台舉辦學程說明會的機會中,充分瞭解當時有開設學程的碩士專業,也將準備時的疑惑都取得解答,便馬上投入該校新聞碩士的申請,因為 Temple DBMD Program 並不須繳交 GRE 檢定成績,對於非本科系的學生來說,需要投注更多心力在作品集的準備當中,當時我選用的作品集素材是撰寫國際時事評論,回顧留學前的階段不論是參加模擬聯合國或是準備作品集,都是一次次檢視自己對於專業的熱情以及熟悉度的最佳機會,畢竟任誰都不希望未來投注時間、金錢成本在一個沒有發展意願的科系中。

隔年,就收到入學通知並在同年暑假前往費城(Philadelphia)就讀。

*Dual Bachelor’s Master’s Degree (DBMD) 雙聯學士碩士學程 :
於大三時向學校提出申請,若通過審核即可於大四時赴國外就讀,並於五年的時間(大學三年、碩士兩年,也就是常聽見的學碩 3+2)取得本校的學士以及海外學校的學士加碩士文憑。

留學期間經驗分享 (Life at Temple)

學習環境、校園資源

因為整個申請過程都是透過網路資訊自行完成,並沒有提前接觸過校友、補習班或代辦機構,所以除了較容易在網路上取得的資訊以外(歷年申請分數、GPA等),其他像畢業後產業分佈、同儕年齡等資訊是相對陌生的。

所以在抵達 Temple Department of Journalism 以後才發現,我是班上年紀最小的學生,其他大部分同學都曾經是記者、編輯身分,為了升職或轉職等目的重返校園進修,尤其以新聞所來說,更是有高比例的 native speaker ,初期在課堂發言、分組報告討論時,只能在不斷預習、練習、挫折、複習的循環中承受著莫大壓力,對於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小孩來說,只能去挖掘更多可利用的資源來補足落差,像是學校免費提供的 writing center 、圖書館等,可以說留學兩年期間都幾乎沒有放鬆的權利。

回顧天普大學就讀期間,系上師生的組成尤其對我影響至深。決大部分同學們擁有在知名報社或電視台的工作經驗,對於經驗相較不足的我而言,同學們熱心的協助及指導特別受用。此外教授以每兩週一次的頻率邀請畢業校友返校分享職場現況及經歷的演講,同時提供實習機會到產業學習,非常難得。我給學弟妹的建議是,善用學校的資源,如:Career Center 提供的實習/就業機會、教授及校友們的人脈網絡,能創造許多高附加價值的學經歷。

實習經驗分享

求職管道、工作內容

同時,感謝自己當時的積極與不斷開發機會的心態,讓我在第二學期就進入美國最大的猶太人歷史博物館擔任 PR Intern(Public Relations 公共關係),學習如何快速的概覽猶太人於當地的發展,並能配合館方於當地撰寫文案、企劃去推廣活動,也這份經歷與學習能力的展現,我接連取得費城當地報社、雜誌、網路媒體的實習機會,讓自己盡可能不放過一絲一毫留在美國的時間,直接用實務上的工作內容去精進自己的寫作技巧,也探索自己在未來職涯發展的明確目標。

一年的留學與實習生活,讓我明確自己在人權發展相關議題的興趣,於是我在碩二開始就自主投遞履歷加入 *HUMAN RIGHTS WATCH (人權觀察),經歷線上與前往紐約總部的兩輪面試後順利成為 intern 負責組織內為全球受到人權迫害的記者、作家、寫手所成立的 program ,因為不管是在組織宗旨及負責的職務內容都非常符合個人志向,儘管需要舟車勞頓的往返費城、紐約兩地,碩二這一年的經歷仍使我甘之如飴,進入國際首屈一指的人權機構任職的經驗,也重新填補我兩年以來被環境消磨殆盡的自信心。

最後,我也利用回國服役前的空檔,申請 MERCY CORPS (美慈組織) 在辛巴威(Republic of Zimbabwe)當地的 AGRI-FIN MOBILE PROGRAM ,負責統籌 Communication 、 Marketing 相關運作,期間包含幾次和聯合國(United Nations)協作的經驗,我認為在美期間幾份實習所累積的經驗,學習到最多的就是如何跨國籍溝通、跨文化合作的技巧,也提供我在未來職涯非常良好的利基。

*人權觀察(英語:Human Rights Watch,簡稱HRW)是一個非政府的國際組織,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在阿姆斯特丹、貝魯特、柏林、布魯塞爾、芝加哥、日內瓦、約翰內斯堡、倫敦、洛杉磯、莫斯科、奈洛比、巴黎、舊金山、雪梨、東京、多倫多、華盛頓特區和蘇黎世均設有辦事處。以調查、促進人權問題為主旨。(敘述取自維基百科)

畢業後的求職經驗

回國後,如何面對截然不同的產業文化、薪資待遇

2013年回到台灣等待兵役分發期間與退伍初期,我短暫加入壹傳媒動畫負責國際新聞相關的內容編輯,藉由對於公司生態的瞭解以及業務上與其他媒體公司的競爭、合作的經驗,基於自己在新聞領域所學與內心對於媒體文化的堅持,我在離職的同時就秉持不再加入台灣本土媒體產業的決心。

機緣巧合下,我結識幾位台裔美國人共同創辦網路媒體平台 KETAGALAN MEDIA (凱達格蘭媒體),希望用英文的內容來評論台灣的社會議題與國際政治。不過受迫於更現實的生計問題,所以白天時間同時身兼台灣上市公司、科技公司的翻譯工作,利用下班時間才能投入心繫的國際新聞工作,一直持續四年的時間。

直到2017年,當時得知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要進入台灣開設辦公室,完成幾輪的面試考驗後取得成為協助撰寫台灣、中國相關議題的 Freelancer 資格,曲折的新聞職涯迎來一絲曙光。接著,因為出產的文章品質以及德國之聲專欄寫手的身分受到國際上肯定,我也陸續收到來自美國的 BUZZFEED NEWS 、來自英國的  THE GUARDIAN 邀請,同時擔任他們的專欄寫手,期間雖然同樣必須利用下班的休息時間去進行新聞相關的堅持工作,但總算是找到合適的機會重回嚮往已久的新聞產業,這四年的時間全憑一股不想放棄的意志力,既然都花費金錢、時間到美國留學,無論如何我都想在人生的某一個階段能夠真正投入我熱衷的國際事務,儘管此時只能以兼職的形式,不過已足以讓回國以來煎熬的心情得到一絲慰藉。

終於在2018年德國之聲以東亞特派記者的職位邀請我全職加入台北辦公室,我的新聞夢終於如願以償。

目前工作職位的分享

歷經四年的載浮載沉,終於回歸重回睽違已久的國際新聞產業

對於德國的企業來說,非常重視 Work-Life Balance ,所以在德國之聲的辦公室也相同,基本上工作時數就是8小時,所以不論是在薪資、工作時數、職場文化來說都是遠勝過我所認識的台灣媒體產業,也因為公司重視員工的身心健康與休閒時間的情況下,良好的工作環境也激發出我身為記者更多的創造性與衝勁。

主要工作項目,一天從追蹤與東亞相關的國際時事開始、與同事討論專案的分配、進行時事的介紹與評論,更詳細的來說包含如何透過採訪、不同角度的切入創造出原創的內容,能夠為全球的讀者提供內容性完整又不乏味的新聞。

延伸閱讀 :
英國與美國傳播碩士的差異,歸國後的自我認同 | LSE & USC 雙碩士學程

+ 更多創作

作為平台總編輯,在此感謝所有留學校友願意分享留學故事,也謝謝長期願意閱讀留學計畫文章的每位夥伴。如果你也有留學故事想要與大家分享,歡迎隨時透過 instagram 及 Facebook 與我聯絡。

成為受訪者,分享我的留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