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ney Lin
碩士學歷:
國立交通大學 資訊管理研究所
Draper University – Hero Training Program
崔普大學 創業英雄營學程
大學學歷:
國立交通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目前職位:
MetHer – 創辦人暨執行長 (Founder & Director)
過往經歷:
Woomanpower 女力學院 – 產品經理 (Product Manager)
MVP Fastlane – 產品管理執行 (Director of Product Management)
KryptoGo – 專案經理 (Project Manager)
留學前的學經驗
大學的科系選擇 – 高校生的理工志趣,尋找未來適合系所
我高中就讀中山女中,一直對理工科感興趣,進大學前的志願選序偏向以理工科為背景,在電機、機械、土木、資工系等傳統工程學院尋找要唸的科系。高中時曾參加營隊,對交大電工科系有了初步了解,但參加完的心得是絕對不要去新竹念書,這城市看起來什麼都沒有,缺少吸引力。聽說當地土地公廟很有名,去了土地公廟拜碼頭,按志願序又誤打誤撞上了交大資工系。
產業人才趨勢選擇: 終於不用唸國文,未來成為軟體工程師?
我後來較集中在電機、資工科系抉擇,看到軟體業有發展前景,軟體工程師和資料工程師現在很熱門,當年剛好搭上這個潮流,當時的未來願景就是成為科技業工程師。最加分的一點是交大資工大一課程裡沒有國文科目,本身很不喜歡國文,正合我意。
交大資工系的學習風氣自學傾向更明顯,有些人高中已經開始自學。像我是進入大學課程才開始學習,剛開始沒有感到適應不良,大學課程設計的初階電腦語言課程,覺得好容易好簡單。
資訊工程系 : 學習步調迅速,難易度落差大
原本大學感到適應的課程難易度一下子從很基礎的第一步、第二步馬上跳到一百步,所以中間有段落差你需要自己去彌補,適應快速的學習步調,當時有段時間對我來說,交程式作業真的是很痛苦。
遇到程式語言不會時,就去請教同學和學長,有點抄功課嫌疑,但大家在同一個高壓環境下,互相學習,助教會請你解釋程式為何這樣寫,所以還是要自己消化理解。
學校作業要求你寫資料庫,都是很大的目標。給你個大目標你就要開始找資料,類似關於谷歌搜尋引擎的技巧,訓練腦力邏輯,你可以找到相對應的介面去實現課程要求完成的項目。
大學的興趣轉折 : 交大兩學程,影響未來職涯規劃
一屆交大資工大概兩百個人,可能一半到六七成去做了工程師。但是也有我這種「不務正業」的人,寫程式壓力很大,寫出來開心,寫不出來很挫折、很不喜歡。轉折點就在看到班上有些成績並不是名列前茅的同學,他參加交大裡面的不同學程,生活過得豐富多彩,我自己就 coding 之餘也嘗試不同學程。
- 領袖學程:探索未來職涯可能、結交跨域人脈
最著名的是我們辦了首屆交大 TED (TEDx NCTU),我們屬於當時的策展團隊。雖說是策展,共同邀請演講者,但也因此認識很多對跨領域事務熱情的朋友,彼此互相學習,結交後來創業的好朋友。 - 創新創業學分學程:創業案例討論,構思發想創業計畫
此學程著重創業案例討論,發想自己創業項目。除了研讀創業實例,也嘗試構思自己未來有興趣的創業發想。
大學畢業後的轉捩點 : 研究所與職場經驗分享
當工程師?出國唸書? 轉向第三條路?報考國內商管所
Coding 是我大學主修的專業技能,但也覺得自己沒有當工程師的長期職涯規劃,大學畢業的確去當工程師實習一陣子,更發現自己興趣適能不在此。
我也評估過是否出國唸書?後來沒有。原因是無論未來在大公司或新創公司,都有面對國外客戶和企業的機會,再者若選擇出國唸書目的是為了工作,準備期蠻久的,衡量英語能力(需要托福和GRE等檢定成績)考量時間投入成本,最後沒考慮出國,直接去大公司實習。
我自己認知到工程師這份工作勢必不會做很久,於是萌生申請交大資管所的想法,考量的第一點是環境熟悉,再來是想更學習軟體專業技能知識的應用層面,交大資管所不是純理工、資訊工程教育,但又有些管理學的商科訓練。研究所學習知識和如何做研究?把研究方向定義清楚,寫論文技巧,如何呈現想法,商業構想落實之後的社會貢獻或實際運用如何將它規劃得更為長遠。
三段實習工作、參賽經驗豐富未來職涯: YEF 、Rookie Fund、 HTC (宏達電)
研究所同儕的人際來源相較單純的大學更為複雜,研究與學術訓練外,回想起來,也許我會更想直接進職場工作,但碩士期間仍有三段經歷對我來說幫助很大。
首先參加 YEF (國際青年創業領袖計畫) 創業競賽。其次,獲得 Rookie Fund 學生投資人的實習機會,是一份不支薪、但超乎想像有趣的工作經驗,我們的角色有點像創投產業在校園中的球探,深入每個校園造訪不同項目的學生新創團隊,尋找有創業構想的學生,看到學生現在正在做的項目有沒有值得投資機會。期間碰到很多交大學長,對於累積人脈和向過來人學習經驗很有幫助。
HTC 的暑期實習工經驗,有如在新創公司工作氛圍,正值公司想發展 VR (虛擬實境) 應用和產出時期,主管交辦實習生的任務簡明卻富有創意、彈性發揮空間。空蕩的辦公室讓六個實習生去玩 VR 遊戲,共同發想要執行的專案主題,最後我們花幾星期就做出第一代的切水果 VR 版。這段特別的實習經驗,就像沒有老闆一樣, Project Manager (專案經理) 只要分配工作,對我個人職涯轉折而言,在於真正發現自己在團隊中擅長扮演的角色比較貼近帶領大家思考、整合彼此工作的領導溝通角色。
畢業後的職涯摸索 : PM 之路初遇零經驗挑戰,以應用工程師切入產業
我當時想從事 PM (專案經理) 工作,但公開的 PM 職缺基本要求都必須具有兩到三年的職場經驗,一開始求職就遇到挑戰。我後來從應用工程師 (Field Application Engineer) 工作開始切入產業,這份工作需要看得懂 code ,並且能跟產品開發者溝通這類的專業背景知識,但不必擔當主要程式設計撰寫的部分。
建議大家若對 PM 有興趣,很適合從大公司開始做起,因為大公司部門跳轉容易,也更能看懂各部門的工作內容,對於快累積專案經理實務經驗極有幫助。
轉換工作心路轉折與契機:KryptoGo 區塊鏈產業 PM
剛好遇到比較大的轉折點是接觸區塊鏈產業,然後正巧有機遇遇到 PM 職缺, 當時這對我來說是很新奇的東西,任職期間做過的最大案子是律師可以透過我們製作的這個系統,用區塊鏈驗證方式查詢資料。那每次轉換工作或換公司的考量主要在於風氣行事方向有沒有那麼契合,公司的討論風氣開放、行事風格都是考量因素之一。在大公司我們的工作是面對開發者可是沒有辦法帶到研發部門,蠻可惜的,例如台達電架構完整組織規劃很好,產品也很不錯,但公司方向當時也偏傳統,現今台達電應該已有很有多創新部分。
留學經驗分享
新創下一站 : 美國加州矽谷 Draper University 充電之旅
成立自有 MetHer 新創品牌後偶然看到亞洲矽谷這個企劃,在於培養新創的年輕人,剛好我人生階段符合,報名甄選書面資料審核也都通過錄取了。我一開始用意簡單,因為喜歡新創公司的氛圍,就報名一個看起來很酷的學程讓自己有再度進修的機會。
Hero Training Program 課程設計、教學體驗
Draper University 位於美國加州矽谷,由家族企業創立,課程期間在旗下飯店舉辦各種課程活動,一樓是活動大廳,二樓是宿舍,各國國際學生關係緊密。
- 國際生組成 :
70 幾位參與者,來自不同國家,其中 20-30 位來自沙烏地阿拉伯,因政府財力雄厚。也有來自拉丁美洲和中韓台的學生,美國當地人反而少。 - 課程定位:孵化器角色
尋找潛力新創企業人才,觀察評估創新項目,設置行銷活動,發掘可培育之青年企業家。 - 業界資源:
校園設立投資基金與當地產業連結新創公司。 - 課程方式:
節奏快速:每兩三天進行一次 Pitch,快速簡明把自己想法給 VC (創投) 或0經理人創業家。可以看見創業名人就直接坐在你面前,或大公司的從業人員現場讓你詢問任何問題。與台灣從頭到尾仔細實地規劃一活動相較,在 Draper 進行方式是會是等待一個好的構思發想的雛形出現,然後再進行有效的團隊發酵。
海外的教育環境 : 考驗人際交流智慧、團隊合作技巧
一般來說,台灣人對方法論很熟悉因為學術理論已跟世界接軌,而 Draper 課程總體而言學習到更多團隊合作技能,而且資源豐富,能夠快速驗證自己的 business idea 能否實際運用。
生存營隊參加事前有機密簽署,就不透露太多破壞大家興致,保留神秘感。深山裡面生存需要團隊合作,也有一定的體能要求能夠爬山。從遊戲體驗中學習反饋,贏的人可以思考制定規則。
反思自己,堅強意志
沒收手機的日子裡沒有其他干擾,相對有完整分享時間可以反思,團隊活動容易讓你了解自己在團隊中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人跟人之間的溝通。你沒有手錶、手機這些科技產品,早晨互動都要親自一一敲門,你要當下直接面對面了解每一個人。同時這過程幫助堅強自我意志力的培養,吃苦耐勞並在有限資源下努力生存。
在 Draper 時以英語溝通的環境成員互相推動激勵,和來自不同國家社會互動研討,參與沒有利害關係的一段學習旅程,也為累積人脈和未來跨國合作種下可能性。
從科技業 PM 轉身,創業甘苦談
創業前夕,結束 Draper University 回台沉寂蓄能
參加完 Hero Training Program 回台後沉寂一段時間,重回職場繼續任職原本的 PM 工作。沉澱過後發現,不管是身邊友人的需求或是日常工作 (女力學院專案經歷) 的經驗加持,好像都讓我逐漸把在矽谷的所學應用到生活中, 工作、生活中身邊認識很多優秀的女性,一直在給我這個訊號,想找卻找不到另外一半?將想法構思的更完整後,也碰到現任男友支持鼓勵我去付諸實踐,我便開始以線下活動測試市場反應作為新創的起點。
全球人都面臨交友的問題,不過要站穩如何在市場定位,如何規模化這件事情才是需要突破的困境? 雖然初衷從身邊友人開始,但世界各地都有具留學背景的職場優質單身男女有交友需求,談到規模化的問題整體思維會很不一樣。
創業過程的質疑與挑戰 : 考量盈利現實,調整與轉型
線下活動的優點可以直接接觸未來消費者,遇到常見問題是發現活動完全無法盈利,即便盈利也是很小一塊,只能供自己晚餐溫飽。曾有Mentor問我如果你把自己壓榨到極致,你要辦到多少活動才可以支撐你自己整個團隊的運作?未來規劃轉做 NGO 、 NPO 等形式,提供國際交友人脈資源管道。
- 質與量:公司內部有一篩選團隊,執行認真的審核平台,篩選掉一半以上的人,非常嚴格對待我們每一位參加者,確保優質,相對量可能就不大,不足以支撐盈利。
- 規模化:增加線上活動可以規模化,活動資訊也更容易散佈。
- 人事需求:新創事業長期共事夥伴尋獲不易,找人困難、留人困難,剛開始溝通得宜但後期可能也碰上一些困難,這些都是常見的創業挑戰。
Nothing Impossible – 關於 MetHer
為優秀白領女性提供適合交友環境,平台成為一個可靠管道。循序漸進的活動設計:如果不想一開始就嘗試目的性強的交友活動,那平台也提供軟性交誼性質、新創圈跨產業交流認識朋友的場合,可以讓參加者輕鬆小聚。拿一杯酒你看誰想聊聊,屬於輕鬆交朋友、擴展人際的場合。同時也規劃進階交往活動:夜間戶外活動、自然生態、品酒活動,每月舉辦不同主題項目可供嘗試。
為優秀職場女性尋找優質另一半,我們團隊有深度認識和嚴格篩選機制,參與資格主要年齡層在 27-40 歲具工作經驗者,如果你想找對象卻忙於工作,就交由 MetHer 來幫忙。
MetHer 官方網站 : 活動滿意度為97%,平均年齡為32歲,單場活動配對成功率高達 ⅓
MetHer Facebook 粉絲專頁:職場白領精英的交友社群
延伸閱讀 : 更多創業家留學校友的經驗訪談
【圖靈證書】從創業和國際經驗中,看見台灣人才的機會 | 柏克萊大學 UC Berkely IEOR
【stanCode】 有幸進入史丹佛大學,我想將教育的感動帶回台灣 | 美國史丹佛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碩士
【FavourUp】勇闖歐洲時尚科技圈的俠女,聽她的英國留學創業故事 | 英國華威大學 電子商務管理碩士
作為平台總編輯,在此感謝所有留學校友願意分享留學故事,也謝謝長期願意閱讀留學計畫文章的每位夥伴。如果你也有留學故事想要與大家分享,歡迎隨時透過 instagram 及 Facebook 與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