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法國留學人物訪談專欄碩士專訪

Télécom SudParis 數據科學雙聯學位 | 高 CP 值法國留學,「選擇」 Work-Life Balance 人生

Ya-Rou (Rou) Hsu


碩士學歷 :

Télécom SudParis – Data Science and Network Intelligence (Master of Science)
法國南巴黎電信 – 數據科學碩士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 電機工程研究所

大學學歷 :

國立交通大學 – 電機工程學系

École Polytechnique (X) – Exchange Student Informatique
法國巴黎綜合理工學院 – 交換學生

目前職務 :

Arteris – Software Engineer Software Engineer

校系選擇 : (陽明) 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其實,考前我的第一志願是醫學系,可惜學測成績並未達標。當時,除了不想再拚指考,是否要重考也是一個許多考生都會遇到的難題。重考意味著要再承受一年的壓力,而且結果仍然充滿未知數。仔細評估自身狀況,學測中數學和自然考得相對理想,反而是英文成為弱項,不禁讓我反思自己是否真的適合醫學系?畢竟,醫學領域也需要一定的語言能力。

反問自我的過程中,內心也逐漸意識到,對於醫學的嚮往,更多是來自社會的期待,而非對於該職涯真正的熱情,先前也並未特別深入了解醫生的工作內容。權衡之後,便決定重新擬定科系選擇策略。

這也是我第一次學會,用自我探索的方式取代社會期待,為人生做出選擇——一種在後來留學路上不斷重現的思維模式。

因緣際會下,我參加了交大電機在高雄舉辦的營隊,對交大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後也在申請階段順利錄取交大電機系。選擇電機系並非一時衝動,我認為電機領域與我的數理優勢頗為契合。我向來對邏輯思考、數學推導等較為擅長,而這些能力在電機系的學習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此外,相較於其他科系,我認為電機系的未來發展相對穩定。在台灣,科技產業向來是經濟發展的主力,電機人才的需求也始終居高不下。這對於重視職涯發展的我而言,是一個相當具有吸引力的因素。

現在回頭看,相較於醫學系需經歷較長的在地實習與資格認證,電機領域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則更容易在不同國家間轉譯與實踐,也為我日後思考海外學習與跨領域探索提供了更多彈性與可能性。

電機系的發展歷程 : 如何確立方向

如同前面分享的,一開始選擇電機並不是因為有強烈的熱情,更多是考量到未來能有穩定的收入和不錯的社會地位。進入大學後,確實遇到不少挑戰,像是「城鄉差距」。身為高雄人,高中時期完全沒有安排程式相關的課程,班上許多來自北部的同學卻已有基礎,讓我初期花費不少力氣追趕。交大的課業壓力不輕,尤其大一大二的基礎課程相當密集,時間規劃變得格外重要。

不過,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我逐漸發現自己對邏輯、數學相關的領域頗為擅長且相當有興趣,與我的個人特質也十分契合。電機系涵蓋的範圍很廣,包含軟體、硬體及整合等領域。為了找到方向,我選擇從大二下就開始參與專題研究 (一般是大三開始),爭取比別人提早探索的機會。大學期間,我接觸了晶片設計、人工智慧 (AI)、電子設計自動化 (EDA) 等多個領域的專題,還主動舉辦實驗室博覽會,邀請各實驗室展示研究成果,幫助自己和同學更了解不同領域。最後,我也獲得發表人工智慧領域論文的機會,這無疑是對我選擇軟體領域的一大肯定,讓我開始正視深耕的可能性。

法國交換學生 : 巴黎綜合理工學院 École Polytechnique

除了學術領域的探索,我的大學經歷中,另一個重要的轉捩點便是決定前往法國巴黎綜合理工學院 École Polytechnique (X) 交換。當初選擇法國,一部分原因是歐洲的地理位置格外吸引人,可以利用假期「周遊列國」;另一部分考量到交換學校的世界排名,其中交大的歐洲姊妹校中,名列世界前 50 名的 X 以及 TUM (慕尼黑理工大學) 自然成為我的首選,最後也如願和朋友同行前往法國。

當時的交換經驗,由於沒有學分需求,課業壓力並不重,不過一門因興趣選修的演算法課程卻讓我印象深刻。法國老師的教學方式非常理論化,注重數學推導與設計思維,花費大量的時間講解演算法背後的數學原理,以及如何設計出更有效率的演算法,這與過往在台灣偏重實作的教學方式截然不同,讓我完全扭轉過去對法國的印象,見識到法國在數理方面的紮實基礎。這次交換讓我對法國的學術環境和文化氛圍留下深刻印象,彷彿在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

為何選擇雙聯學位 : 法國南巴黎電信 (Télécom SudParis)

交換回到台灣後,我決定繼續申請陽明交大研究所。當時之所以沒有直接選擇留學,最直觀的想法是,第一層考量是先取得台灣的電機碩士學位,算是給職涯保留一張「護身符」,對未來從事半導體相關工作總是一個保障;第二層考量則是決定攻讀碩士的同時,我已經研究過陽交大的「雙聯學位」並將其納入考量,因此先留在台灣算是一個兩全其美的策略。

我知道許多讀者可能對雙聯學位 (Double Degree) 不太熟悉,簡單跟大家分享,此學制結合了台灣與國外大學的學制,花費的時間比直接出國攻讀碩士稍長 (通常是多半年至一年),不過畢業時可以同時獲得兩邊學校的碩士學位。當時我在學校的國際處工讀,平時就能獲得許多關於留學、海外交流的資訊,以及之前在法國交換時認識的一位學長,也是透過雙聯學位在法國攻讀碩士,並提供許多實用建議供我參考。

身為工程領域的學生,我也了解現況,台灣學生攻讀碩士學位大多是為了盡快投入職場,可能會覺得多花一年取得歐洲學位在台灣的「CP值」並不高。但我當時的想法是,這個學制不僅能讓我再次體驗法國生活,更重要的是,法國的這個學程包含半年的強制實習,對於想挑戰在當地求職的我來說,可說是非常大的誘因。就算最後不適應或不喜歡,這一年的經歷也絕對值得嘗試。

選擇學校時,陽明交大 (電機所) 當時合作雙聯學制的法國學校包含:Université Paris-Saclay、Institut Mines-Télécom 以及我最後選擇的南巴黎電信 (Télécom SudParis, TSP)。當然,校內也有美國及其他歐洲國家的雙聯機會,以下分享幾個選擇法國及 TSP 的原因:

  1. 學校合作,申請便利:透過學校申請雙聯,流程相對簡便,只要通過校內甄選,基本上就等於拿到入場券。
  2. 學術考量:雖然 Télécom SudParis 的世界排名不像 X、Saclay 如此頂尖,但我已有陽明交大的學歷基礎,更看重的是學程的內容及其後續發展機會。TSP 隸屬於 IMT(Institut Mines-Télécom)集團,甚至可以跨選合作商學院 (IMT-BS) 的課程,這對商業、金融領域也有些好奇的我來說,相當有吸引力。
  3. 獎學金機會:在國際處工讀時,我發現法國提供的獎學金機會相較於其他歐洲國家(如德國)較多。我後來也成功申請到法國政府的「留法菁英獎學金」(France Excellence Scholarship)。
  4. 地理與生活:法國在歐洲算是相對穩定且經濟發展良好的大國,鄰近巴黎的地理位置也為接下來的實習或面試創造了先機。

延伸閱讀 : France Excellence Eiffel 法國艾菲爾菁英獎學金 | 申請經驗 & 流程

綜合考量下,雖然歐洲也有如比利時魯汶大學等排名更佳的選項,但申請流程較為複雜,需要更早準備,因此就效率和便利性而言,法國的雙聯學制是我的最佳選擇。

南巴黎電信 Télécom SudParis : 法國碩士留學生活

在 TSP,我選擇的碩士主修是「數據科學與網路智能」(Data Science and Network Intelligence)。一方面是我物理基礎不甚理想,排除了其他較偏物理的學程;另一方面,我認為 Data Science 在法國可能有不同的應用方式,例如與金融產業的結合。而且,這個領域雖然多元,但入門難度相對可控,適合剛到法國的我,可以在兼顧課業的同時,好好適應當地生活。

實際就讀後,有幾門課讓我印象深刻:

  • 跨領域商學院課程:我修習了商學院的課程,與商學院的同學一同討論個案(例如 Netflix 的成功模式分析),學習商業框架。雖然過程中發現自己可能仍較偏愛技術,但也藉此探索了新的領域,進一步了解自己的興趣。
  • 資料視覺化:這門課程教導我們運用 3D 方式呈現數據,甚至戴上 VR 頭盔進行觀察,非常有趣。更重要的是,它還探討了數據呈現方式如何影響人們的判斷,這是在台灣理工教育中較少接觸的層面,卻是實際工作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Télécom SudParis 的校園生活也相當豐富,學校設有多元社團,我實際參與的是品酒社和划船社,結識了許多來自不同背景的國際學生和法國同學。由於是碩士班的起始階段,大家都是新生,比較容易打成一片。雖然我所在的校區 (Évry) 距離巴黎市中心稍遠,甚至會被同學戲稱為「貧民區」,但校園的硬體設施十分新穎,同學間的互動熱絡,經常一起討論課業、修改履歷、準備面試,或是相約前往巴黎共度周末。

法國留學 : 巴黎生活開銷分享

讀者們可能關心的留學開銷方面,其中單一費用佔比通常最高的學費,由於是雙聯學制,僅需繳納陽明交大的研究所學費 (必須說真的相當佛心)。巴黎郊區 (Évry) 的生活費,一個月住宿費約 500 歐元,申請到房屋補助後,我實際負擔的費用約為 200 歐元。加上其他食衣住行育樂開銷,一個月總花費大約可控制在 800 歐元左右(約新台幣兩萬多元),其實與在台灣的生活開銷相去不遠,選擇法國可說是相對經濟實惠的留學選項。

法國實習挑戰:如何求職

如前所述,TSP 學程強制要求為期半年的實習。這對於國際學生,特別是法文能力尚待加強的我而言,確實是一項挑戰。學校老師在開學時便提醒我們要開始準備履歷,雖然校方提供的協助有限,主要仍須仰賴自己。

我的實習求職過程,全程總共大概投出近 200 封履歷(主要透過LinkedIn,也會到公司官網投遞)、經歷 20 幾次面試、最後拿到 3 個 Offer。過程雖然辛苦,但有些心得可以分享給學弟妹:

  1. 善用 LinkedIn:LinkedIn 是國際學生在法國找工作很重要的管道 ,建議盡早建立一份專業的個人檔案,並積極搜尋相關職缺。  
  2. 準備客製化履歷:針對不同的公司和職位,修改你的履歷內容,突顯相關的技能與經驗。
  3. 練習面試技巧:熟悉常見的面試問題,並準備好回答。你也可以請朋友或老師模擬面試,幫助你提升自信。
  4. 展現個人特質:除了專業能力,法國企業也很重視求職者的個性和價值觀 。在面試中,你可以適度展現自己的熱情、積極度、團隊合作精神等。  
  5. 了解自身優勢:身為台灣學生,我們在科技領域有一定的優勢。你可以強調你的學歷背景、實習經驗,以及中文能力(在某些需要與亞洲市場溝通的公司)。  

法國科技業實習 : 從近 200 封履歷到 Return Offer

我在法國的第一份實習,是在一家 EDA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公司 。這家公司主要開發軟體,協助工程師設計積體電路。  

在實習期間,我負責前端演算法的開發,也就是設計軟體,讓使用者能夠更有效率地完成晶片設計 。這份工作需要紮實的軟體開發能力,以及對晶片設計流程的了解,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實習期間,我深刻體驗到法國職場的文化。法國同事們普遍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他們會認真工作,但也會享受生活,很少加班。此外,他們也很樂於分享,同事之間的關係十分融洽。

當然,法國職場也有一些需要適應的地方。例如 : 法國人比較直接,有意見會直接提出,這對習慣委婉表達的台灣人來說,可能需要一些時間適應。

實習期間,我深刻感受到法國職場文化和台灣的差異:

  • 工作壓力相對較小:台灣可能要求死線前必須完成,否則就是加班;法國這邊如果週五做不完,主管可能會說「那就下週一吧」。對於「必須準時」和「加班」的態度很不一樣。
  • 重視休假權利:同事請假是常態,大家普遍認為這是應有的權利,不會像在台灣可能擔心影響工作或造成他人麻煩。
  • 主動爭取權益:我同期有位實習生,覺得公司規定實習生不能遠距工作不合理(因為其他正職同事都遠距了),便主動向主管和HR反映,最後成功幫我們爭取到遠距工作的權利。這讓我體會到,在法國職場,你需要為自己發聲。

實習的經驗,其實就像是職場的預演。雖然公司僅要求一份實習,但這份經驗讓我更了解法國的職場文化,也發現這種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文化,是我較為嚮往的。實習結束後,我很幸運地獲得 Return Offer。我認為,除了工作能力符合要求外,積極與同事互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也可能是我獲得青睞的原因之一。此外,身為女性在法國科技業或許也是一項隱性優勢,因為法國企業相當重視性別比例的平衡。

法國科技業職場經驗:平衡生活與薪資的取捨

碩士畢業後,我順利轉為正職,並留在 Arteris 工作。我們公司主要設計用於晶片內部訊號溝通 (Network-on-Chip) 的軟體。我的工作職責偏向「前端的後端」,負責設計演算法,以實現晶片設計前端的使用者需求。

典型的一天,我可能會進行新功能開發、演算法設計,或是修復使用者回報的程式錯誤。工作量適中,不會讓人喘不過氣,主管也給予我相當大的發揮空間。目前每週可以選擇兩天在家遠距工作,省下了通勤時間。

現在的工作狀態,大致符合我當初來法國前的期待:

  • 工時合理,休假充足:表定一週 35 小時,上下班時間彈性,一年還有 40天年假!這讓我有充分的時間可以安排回台灣探親,或是規劃自己的旅行和休閒活動(像是下班後和同事去攀岩)。
  • 生活品質提升:相較於台灣(尤其是竹科)可能的高壓和高房價,法國的生活步調讓我感覺更像「人類」,而不是工作機器。

當然,凡事皆有利弊。最大的「缺點」或許是薪資。同樣在科技產業,台灣的薪資(包含加班費)可能是法國的兩倍,因為法國的物價也較台灣高,且稅賦較重,因此存錢相對不易。然而,法國的社會福利制度相對完善,例如:全民健康保險、育兒支持(包含生產後一年半的帶薪假)、購屋補助等,這些都算是對高稅賦的一種回饋,也是長遠的投資。對女性來說,法國職場也相對友善,公司不太會探詢生育計畫,也更願意投入資源支持女性就業(例如提供免費學習平台資源)。

給想來法國的你:一些真心話建議

回顧這段路,如果問我想給有意來法國留學或工作的學弟妹什麼建議,我會說:

  1. 學好法文,越早越好:雖然很多地方可以用英文溝通,但法文絕對是融入當地生活和職場的超級加分項。
  2. 培養主動性:機會不會自己送上門,不論是學習資源、實習機會還是工作權益,都需要自己積極去尋找和爭取。
  3. 擁抱不完美,調整心態:法國是個很「人性化」的國家,很多事情可能不如想像中完美或高效率。會遇到挫折很正常,重要的是學會接受這些不完美,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步調。
  4. 思考適合自己的地方:出國不是盲目追求所謂「更好」的地方,而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環境。法國有它的優勢,也有挑戰,最重要的是釐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並評估法國是否符合你的需求。同樣地,台灣也有它的獨特之處,兩者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關鍵在於找到最適合自己成長與發展的地方。
  5. 相信自己,建立自信:尤其在談薪水或爭取機會時,要相信自己的價值。我在轉正時比較保守,只專注於確保有一份工作,但回頭看,或許可以更大膽一點,勇敢地去爭取更好的條件。

執行編輯 / 校稿編輯 : 林軒毅 Bill
本篇訪談由 WillStudy 團隊 與 法國教育中心 Campus France 共同編輯/發行 (訪談時間 : 2025.04)


WillStudy 留學計畫與 法國教育中心 Campus France, 法國在臺協會共同合作打造更好的台灣留學生態圈

感謝法國教育中心 Campus France 合作留學訪談專欄,讓臺灣學生們的留學生態圈持續湧入新知,共創更美好的國際學習環境,期待未來能有越來越多的學子們在法國相聚。

再次鄭重的跟讀者們介紹「法國教育中心 Campus France」,由於教育中心每週有開放免費諮詢時段,常常被同學們誤會為留學代辦,而沒有善加利用到寶貴的資源。Campus France 是法國官方唯一駐台推廣機構,法國外交部與教育部所成立之組織,旨在推廣法國的高等教育、留學生接待工作與交流學習和研究。

接下來同學們到法國前的簽證面試、申請等業務都是透過 Campus France 辦理,教育中心辦公室在法國在台協會內 (101 大樓 39F)。從今往後,即將前往法國的同學們不管對留學或行政方面有任何問題,非常歡迎大家聯繫法國教育中心,或是直接在每週諮詢時間 (星期一至五 2-4PM 無須預約) 直接到 101 請他們面對面解答。


Bill 編-WillStudy 創辦人暨執行長
+ 更多創作

作為平台總編輯,在此感謝所有留學校友願意分享留學故事,也謝謝長期願意閱讀留學計畫文章的每位夥伴。如果你也有留學故事想要與大家分享,歡迎隨時透過 instagram 及 Facebook 與我聯絡。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