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運蘭
大學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 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
實習經歷 :
Pasona Group (Hyogo, Japan) – Marketing Intern (臺大國際引水人計畫)
Mr. Living – Digital Advertising Optimizer intern
大學學習歷程
校系選擇 : 臺灣大學 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
國中時看見身邊的同學們各個多才多藝,自己總會心生羨慕,遲遲沒有找到興趣和志向的我誤打誤撞加入了學校的濕地研究社,開啟與生物專業的接觸。因為國中社團的緣分,進入北一女很自然地就選擇生物研究社,越是研究植物領域,越是讓我產生濃厚的興趣。
因為終於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當時滿腦子想著,未來或許可以成為植物研究員或植物學家,聽起來很酷,對吧?因為這樣的憧憬,加上高中參加森林營時,很喜歡森林系舒服自由的氛圍,所以我目標鎖定臺大森林系,希望能持續學習更多植物相關的知識。
臺大森林系 : 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如何持續調整學習計畫
懷抱著學術的理想進入臺大森林系後,我很快發現現實與想像之間存在著不小的落差。身邊同學們對植物的知識深度與熱情遠超出我的預期,甚至在某些領域的理解可能已經超越教授。相較之下,我在高中社團中培養出的那點興趣與所謂的「專業」,顯得微不足道,這讓我不免感到些許挫折。
隨著課程深入,我逐漸理解到,大學科系的設立往往與過去的產業發展脈絡密切相關。森林系對應的是林業,因此許多課程仍圍繞著林業的知識與技能展開。這樣的課程安排與我原先預期的學習方向有明顯落差。進一步探索後,我也開始意識到,自己其實並不那麼適合走向學術研究。然而,台大作為一所以研究為導向的大學,課程設計重視的是學術能力的培養。隨著時間推移,我在學習過程中感到越來越迷惘。
雙主修園藝系 : 轉向與探索,社群經營與行銷啟蒙
大一結束時,雖然還沒有想得很清楚,但感覺到森林系的發展方向與我的期待有所不同,在未來的課程規劃中,也難以看到讓我感興趣或能帶來改變的方向。當時對學術還是有些嚮往,成績幸好都能達到申請門檻,於是希望藉由申請雙主修園藝系的契機繼續找尋自己的志向。
沒想到,園藝系的課程中需要修習更多基礎科學,對我來說學習負擔變得更加吃重,也讓我逐漸意識到,自己其實不太喜歡花大量時間鑽研艱深的理論內容,對進入實驗室的熱情也不如想像中高。心煩意亂時,我開始經營個人的手繪社群帳號釋放壓力,主題是跟我所學的毫無關聯的穿搭。奇怪的是,我在經營社群時,反而感覺到更大的熱情,更願意投入時間。我想可能是因為社群的回饋很直接,努力是否有效果很明確,我很享受可以隨時優化、調整策略的過程。
這段經歷讓我開始思考,或許未來的實習機會可以往社群經營方向發展,不一定要被困在園藝或森林的框架裡。閒暇時和身邊園藝系的同學聊,才發現多數人都存在相同的焦慮,對於未來的求職方向存在迷惘。
校外實習 : 透過實作累積經驗
當然,社群經營上也會遇到瓶頸,畢竟一路上都只靠自學,我發現自己可能缺少那種「吸引別人注意」的特質。剛好當時應徵到行銷相關的實習,那是我第一次接觸行銷領域。雖然是比較基礎的社群小編工作,題材、作圖都要自己發想,但我一邊在工作中學習並磨練 Photoshop、Illustrator 、Canva 等設計排版軟體,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將想法透過視覺傳達出來。這份實習讓我了解到如何跟客群溝通,也打下了基礎的設計能力。
後來,我的第二份實習,繼續到一間電商公司學習廣告投放。這份經驗讓我對商業運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公司有很明確的廣告策略,主管也重視理論,因此實習生都需要重新學習行銷漏斗、客戶分層溝通等底層邏輯。我體會到廣告投放領域,如果邏輯不清晰,每一個錯誤的決定都會徒增成本。這促使我回到校園更系統性的學習數據分析,不過因為大四學年即將結束,剩餘的時間不多,可惜已沒有更多機會修習商學院課程,所幸我便把更多時間投入到實習中。
海外實習經驗分享
海外實習 : 臺大國際引水人計畫
大五時,身邊許多同系同學不是已經升上研究所或是從國外交換回來,我卻還對未來感到茫然。雖然可以往行銷、數據分析的領域發展,但總覺得對於產業和職場的真實樣貌很模糊。就在這時,我透過朋友參加的「堉璘臺大人才培育計畫」說明會,得知除了原有的交換學生計畫外,2024 年全新推出的「引水人計畫」也是另一個可以獲得補助前往國外大學進行海外研究、企業進行實習的機會。當時的想法很單純:把握最後的學生身份,利用補助出國到不同的環境接受刺激,或許可以萌生新的想法。
申請時,我其實沒有太多選擇,因為沒有額外的預算,第一個志願選填英國的 Kew Gardens (邱園),因為附帶有全額獎學金。接下來兩個志願都是日本的 Pasona (保聖那) 集團開的行銷相關職缺。選擇日本,一方面是覺得文化相對熟悉,目前從網路上蒐集資訊也較容易。其他歐洲、美國的職缺,對我來說太遙遠,經濟和心理上的負擔都太過沉重。兩個不同的機構,一個是與我的雙主修專業高度相關,或許能讓我從海外職場看見新的可能;而另一個則是符合接下來想要發展的行銷領域,進入更有規模的世界級企業,增加自己對於組織運作及專案管理的理解。
面試過程也算是一場震撼教育,畢竟是第一次用非母語面試,我原本以為 Pasona 會先進行,可以讓我有多一次練習英文的機會 (畢竟雙方都是非母語)。結果竟然是邱園先來,我第一次需要用英文跟外國人正式對話,真的格外緊張。我準備很多行為面試的題目,卻忽略了工作內容的細節,像是他們用的 App、公眾科學 (citizen science) 的概念。結果一打開視訊,看到兩個外國人盯著我,我就開始語無倫次,基礎問題也答錯,也就理所當然地在第一關就被淘汰了。不過,這次失敗的經驗讓我更了解面試官可能會問什麼。
第二場 Pasona 的面試,經歷前面的難關反而讓我恢復平常心。第一關是跟台灣分公司的專員用中文面試,主要詢問過去的實習經驗、如何克服困難等,日本人似乎很重視面對挑戰的應對方式。第二關是團體面試,我們這組是英文組,可以用英文回答。對面陣仗很大,大概有八到十位日本主管和人資,問題都不困難,主要偏向對於日本文化的想法及理解,喜歡日本哪些區域、喜歡的食物等,感覺更像是在確認我們是否能融入日本職場,整個過程大約一個半小時。
Pasona 淡路島 : 日本企業文化與職場氛圍
最後我順利錄取 Pasona 在淡路島的實習計畫,淡路島是 Pasona 近年來推動地方創生,甚至計劃將總部大規模遷移的重要據點,我們實際被分配到的部門是「Marketing Hub」。
我的直屬 Mentor 是印尼籍主管—Hansel ,以及部門日本籍主管—松井菜菜女士會負責關心我們在日本的狀況。平時追蹤工作進度主要是 Mentor 負責,他也會幫忙協調我們組員間的工作分配。
關於日本職場文化,跟我原本想像的有些不同。我以為會很拘謹、大家都穿西裝。不過我看見的淡路島辦公室,可能因為要推國際化,感覺比較開放。總部辦公室的同事們更流行 Smart casual,而非千篇一律的全套西裝;我們所在的 Marketing Hub,女主管們穿著甚至很亮麗;另一個辦公室的同事則穿得更居家。所以,不是所有日本職場都那麼一板一眼。另外,關於「終身雇用」的觀念,我問過一些日本年輕同事,他們說現在的想法已經漸漸不同,如果工作不喜歡,轉職風氣已經日漸普遍,大家也鼓勵透過轉職找到人生興趣。
Pasona 的員工福利真的不錯,尤其是飲食上,島上有很多官方經營的漂亮餐廳(日式、義式、美式等應有盡有),員工可以用專屬 APP 預訂員工套餐,原價 1200 日幣,員工價只要 600 日幣。我們幾乎每天中午都可以換一間餐廳探險,營養均衡又好吃。宿舍每天早上還會提供免費早餐也超級豐盛(兩個麵包、一瓶飲料、一個優格)。晚餐如果不想吃餐廳套餐,也可以單點 (同樣享員工優惠),或者去宿舍附近的食堂、超市買東西回來自己煮。
臺大國際引水人計畫 : Pasona 地方創生行銷與文化觀察
我們在「Marketing Hub」的主要任務是將淡路島的觀光特色推廣給目標客群。因為台灣也是目標市場之一,因此找我們來協助行銷是順理成章的選擇。其中我負責到的工作內容包含:前往 Pasona 在島上經營的二次元之森,拍攝各種主題設施(如 : 火影忍者、勇者鬥惡龍、期間限定 Spy Family 主題園區,還有景觀餐廳等)的體驗影片,將素材剪輯並加入台灣旅客需要的資訊;以及撰寫 Pasona 官方中文部落格的文章,執行 SEO 優化關鍵字、提升能見度。
我們英文組身處的環境有很多外國人,主管的英文也比較好,所以可以用英文溝通;另一組日文組的同學則在公關辦公室,同事大部分是日本人,所以對日文能力要求就比較高。他們的工作內容比較不像我們有明確的行銷產出,更像是參與新進員工的訓練,聽取多公司理念、業務知識的課程,最後要做觀光提案報告。
我觀察到一些有趣的現象,因為 Pasona 在日本是規模非常大的企業 (人力資源領域數一數二),吸引到的大學生學經歷背景都很優秀,平時溝通起來都蠻順利。他們也很積極想把淡路島打造成國際化的基地,所以有一個 AYF (Awaji Youth Federation) 計畫,招募全球青年來參與專案,不限專業背景,展現自己所擁有的才能為島上增添活力,通過審核就有機會留下來工作。當時遇到的外國同事,很多都是透過 AYF 來到日本,這個計畫成為外國人進入日本職場的難得機會。
日本實習 : 淡路島的日常生活與開銷
平日下班後,大概六點多回到宿舍,我們喜歡簡單準備晚餐,跟同行同學們一起在大廳聊天到八、九點,然後回房間讀英文(我當時報名名古屋的英文檢定)。假日幾乎都會安排出去玩,因為淡路島本身比較鄉下,我們會搭車進神戶、大阪、京都等城市,關西地區最遠還有去到日本三景之一的天橋立。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和學妹趁著盂蘭盆節連假,當天早上搭飛機衝去東京看 Twice 演唱會,看完當晚再搭夜間巴士趕回淡路島,隔天早上六點才回到宿舍,累壞卻也超瘋狂!
這趟實習,臺大引水人計畫有提供補助(扣除公司福利折算的薪資後,實拿約 45,000)。除了最主要的機票來回花費 16,000,如果完全不出去玩,光靠補助要在當地生活兩個半月是綽綽有餘,因為住宿免費 (超級佛心,住得又舒適)、早餐免費、午晚餐也有補貼。但難得去日本,當然會想安排旅遊、嘗試網購。日本的交通費不便宜,網購又太方便(連淡路島 Amazon 都能隔天到!),所以娛樂和購物的花費就看個人習慣。
國際引水人計畫 : 對職涯的啟發
這次實習對我最大的啟發是,它打開我對出國工作的想像,特別是在日本就業的可能性。我原本從沒想過這件事,但實際去生活過後,發現我很喜歡那裡的環境,很多我喜歡的品牌、偶像團體都在日本,生活非常方便。
然而,我也深刻體會到,如果想在日本找到理想的工作,「日文能力是絕對的硬性條件」,絕無僥倖的可能。雖然當時在 Pasona 的實習崗位不要求日文,但實際要跟同事深入溝通、處理更複雜的事務,日文不好在大多數情況會面臨很大的困難。一般日本公司招募海外員工,也會要求 N1、N2,甚至需要商業日文檢定。
至於未來的職涯方向,若有機會能到日本工作,我覺得產業別不會是最重要的考量,或許比較能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零售業或其他產業,不一定要擠入科技業的窄門。日本社會往往更重視文組(如法商)的價值,很多職位都是「文理不問」,對於跨多元領域發展的我來說,提供了一個發展相對不受限的賽道。
給予投遞引水人計畫學弟妹們的建議
如果你想申請 Pasona 的實習職位,我的經驗是有社群經營經驗非常加分。就算粉絲數不多,重點是你能從中講出一個克服困難、達成目標的故事,這在面試時很有用,能夠透過實際經驗讓人資、主管們更認識你。
另外,去實習之前,不用給自己設定太過宏大的目標,比如一定要獨立完成一個大專案或談成合作等。因為大公司中的工作分配明確,加上日本人對權限控管很謹慎,不太可能讓實習生自由發揮。與其設定過於宏大的目標,不如放寬心,把重點放在體驗日本職場文化、認識來自不同地方的人。Pasona 提供的生活環境很好,好好利用這段時間,充實地玩、讀自己的書、探索周邊,把基礎生活過好,再去思考這兩、三個月想如何規劃。
執行編輯 / 校稿編輯 : 林軒毅 Bill
本篇訪談由 WillStudy 團隊 與 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事務處 共同編輯/發行 (訪談時間 : 2025.01)
延伸閱讀 : 臺大引水人計畫 On-Campus & Off-Campus 實現學生的出海夢想
Delta Americas | 博士生看北卡三角研究園區職場文化、研究環境
物理雙姝挑戰首屆 Tomodachi Program,一探 Houston, NASA | 萊斯大學
作為平台總編輯,在此感謝所有留學校友願意分享留學故事,也謝謝長期願意閱讀留學計畫文章的每位夥伴。如果你也有留學故事想要與大家分享,歡迎隨時透過 instagram 及 Facebook 與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