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留學人物訪談專欄碩士專訪英國

Durham University 杜倫大學 | 海外學歷不是就業保證,卻讓我掌握更多選擇

Durham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 MSc Management (Supply Chain Logistics) 英國杜倫大學 管理碩士 (供應鏈專業)

Micky Chen 


碩士學歷 :

Durham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 MSc Management (Supply Chain Logistics)
英國杜倫大學 管理碩士 (供應鏈專業)

大學學歷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

目前職位 :

蝦皮購物(Shopee), 產品經理 Product Manager

出國留學前的學經歷

大學就讀台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管理系。專業學習內容最主要環繞在生產管理與品質管理,當然也有很多與工廠製造相關的課程,譬如說生產排程、物流管理、資工管涵蓋等。

至於後來為什麼會選擇讀碩士呢?因為我一直都對供應鏈和物流相關滿有興趣,在大四的時候修的一堂課剛好叫供應鏈管理,老師在闡述供應鏈的時候,說明它未來很有發展性和會成為趨勢產業,只是目前在台灣尚未興盛。所以那時候我想要讀物流跟供應鏈管理相關,除了興趣以外是為了未來就業。

英國留學經驗分享

英國留學 : 留學國家的選擇與考量 Why UK ?

當年台灣的供應鏈其實並沒有非常興盛,大部分公司給它的定位是採購,但我覺得那不是供應鏈最主要的工作,供應鏈包含物流管理、上下游廠商串聯、供應需求平衡。但是台灣針對該領域並沒有單獨去設立學科,所以那時候覺得說真的要讀供應鏈的話我會選擇去國外。

當初在英國和美國之間遊走,後來會選擇英國的原因是成本考量,英國讀一年,課程會比較緊湊,但是跟美國比起來的話就是減半的花費,得到碩士學位後立即投入職場,原則上不要花費過多預算去取得碩士學位。當時來看,美國平均兩年將近要燒掉400萬(生活費+學費),英國可能100、200萬就可以解決了。雖然我知道很多人說供應鏈在美國可能是比較好,其實很多美國世界前50名的學校都有設立供應鏈學科,在這一方面是英國學歷跟美國碩士相較之下的差異。

英國留學 : 如何選擇專業 Why Durham?

另外一個相較不是那麼重要的原因,我沒有去過歐洲,因為出國是一個非常難得的經歷,如果有機會出去見識外面的世界,未來和別人溝通或是認識其他新朋友的時候不會顯得狹隘。我希望可以擴展自己的事業之餘,也能體驗外國的生活感覺。那時候決定英國之後,我的考量就是學校排名,當然每個排名都是不一樣,那時候我有請代辦推薦一些學校。它就是依照我的需求跟我想念得課程內容,推薦我幾間學校,那學校其實我可以自己去做功課看我自己想不想要去,或是有沒有其他學校我想要申請的,這是一個很平等可以共同體討論的狀況,所以當下我們是藉由依照學校排名、課程內容、學費去決定我要申請的最後幾間學校是哪些?當時名單中最好的學校是 Durham University 世界排名前100名,英國坐落於前5名上下。

去英國前,我應徵了產品經理的助理,負責的業務比較像是金融科技的機器,就像大家現在流行行動支付。我覺得工作經驗雖然短暫,但是讓我在留學之前更了解在唸碩士生活要如何對現狀做出改變、如何精進,讓未來職涯規劃的脈絡可以相較於大學畢業時更加明確。

英國留學 : 如何選擇專業 Why Durham?
就像劍橋牛津一樣,Durham 也是有學院制,每個學院每月或甚至每週都會舉辦 Formal Dinner , Formal Dinner 會需要著正裝,大家一起吃飯,同時也是個Social的場合。每年在 Durham自己的 Castle 也會舉辦 charity ball ,這比起 formal dinner 會更為正式,會有跳舞和樂隊表演,學生可以穿著學院的黑袍參加,就像哈利波特一樣。

出國留學前對於職涯的想法

當時想法是從事供應鏈相關的職位,因為西方都有設立供應鏈這個學科,所以他們提供的職缺內容會更貼近供應鏈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單單侷限於採購的職務內容。計畫可以到供應鏈公司試試看,像是 FMCG (快銷品: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 相關的產品,譬如說聯合利華或 P&G。

Durham University : 英國與台灣供應鏈課程的差異

在西方國家有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叫做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永續發展不只是用在供應鏈,任何的大公司在企業管理上面把永續發展這一項事情考量到他們的經營裡面。

所以在 Durham 的課程就有學到所謂的逆物流管理 (Reverse logistics management) ,逆物流舉例來說就是把用過的紙箱或者是壞掉的產品,如何再從消費者手中送回到供應鏈之中,當時覺得這一段落的課程還蠻有趣的。因為其實台灣在類似案件的確運用的還蠻好的,但是好像從來沒有想過要套用到永續發展這件事情上。當時我真的學到很多永續發展,我也對這一塊抱有高度的興趣,畢業後也有想要尋找相關工作的想法,當然還是因應現實的考量我可能沒有辦法馬上在台灣找到這樣的工作。

Durham University : 英國與台灣供應鏈課程的差異
International Study Tour 也是 Management 課程中的一部分,學校會帶我們到日內瓦的一些公司做參訪,但同時參訪的公司也會出一些題目,而我們會需要做 proposal ,我們這組是負責 Geneva Airport ,這次的參訪包含:Philip Morris, HPE, Global Fund, Credit Suisse.

Durham Business School : 杜倫大學傾向實務還是理論型的商學院?

只能說你去學校讀碩士,都會有理論學術的導向,它只能盡量的提供你實務,在學期間其實不管是課程還是在作業,它非常講求實際公司可以用到,盡量貼近生活。課程中所學習的組織行為就非常的實務,在團體中如何扮演一個領導者或是追隨者,這無論你是主管還是一般員工都應該學的,而且裡面做了很多個案實際思考過遇到這個狀況應該怎麼解決。西方的教育告訴我,今天學到的東西你要告訴我你吸收了你會如何學以致用。而不是像亞洲紙上談兵,寫好一個正確答案就過了。

再來有一個課叫研究會的課程,我們一個班有 200 多個人,大家會被拆成小組,老師每一周會出一個個案,讀完以後就一起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每一個人的思考方式不一樣,透過研究會的個案學會如何跟別人溝通討論,去反思你的做法為什麼跟別人不一樣,哪邊可以改進,同時看看別人為什麼要這麼做,成為學習的對象。所以我覺得研究會最能幫助學生在上課之後複習跟學會應用的一門課。

Durham Business School Durham University : 杜倫大學傾向實務還是理論型的商學院?
Durham 是個大學城,每一個學院和科系上課的地方都分別座落在 Durham 各個地方,不像台灣的大學會集中在一個校區。

畢業當下,如何規劃自己未來的職涯

對於在英國工作我不想要也不強求。因為經歷一年的英國生活,發現英國人在做事的方式或是他們說話的方式,不管在文化上和工作上我可能沒有辦法適應,後來我還是決定說還是回台灣。但我不一定要在台灣工作,可能去大陸或東南亞工作。

其實從入學開始每一週都會有諮詢服務,你可以去找一些職業輔導的人給予你履歷上或是針對你的職涯,大家可以給你一些建議或是給你一些工作。那時候我有些朋友就有去找職業輔導的人,給建議或是要不要修改,都是免費的。學校也有提供一個有點類似104的東西,叫 target job 的app有點關於配合剛畢業的人,上面有非常多的機會,當然這些機會大部分應該要有工作簽證才可以申請,但是也有少數的是他願意贊助你工作簽證等,但這些當然你還是要自己爭取,因為機會來了,你要怎麼走還是另一回事。

回到亞洲後的求職經歷

我 9月畢業,10月初才回來。歸國後的一個月內其實就面試了 Deliveroo 、 Shopee、聚陽實業等5份工作,領域涵蓋製造業到科技業、傳產到新創,覺得擁有這一份海歸學歷後,機會相比之前真的不斷敲門。雖然工作經歷與大學畢業當時相差不大,但是我好像更有資本和公司協商。雖然回到台灣以後,我面試到的最終不是完全跟供應鏈相關的職務,但是當面試產品經理或是專案經理相關的職務內容時,當下要如何把自己的學歷和之前的工作經歷套用在未來的職位才是重要的功課,因為在台灣科技業的面試,他會比較希望了解你的動機和未來你可以給公司的幫助是什麼,性格可能是其次,還是更注重你的學經歷和未來對公司的幫助。

傳產的話就比較多考試,性向測驗、英文測驗非常的多。但是我相信如果是海歸的人的話,英文測驗這種當然就是小事。但重點是你要怎麼把你的學經歷跟你現在申請的工作連在一起。新創的話比較不一樣,學經歷會比較沒有那麼重視,他們更重視的是你這個人的人格,你是不是有團隊精神以及熱情。另外一方面就是軟實力的部分,能否獲得他們的認同。但如果今天你只是學歷很高的話,你卻說不出你的軟實力的部分,我覺得新創可能還是沒有那麼容易錄取。

留學回到亞洲後的求職經歷
愛丁堡是個新舊融合的城市,同時也有很多注目的觀光景點,尤其是他們的 Castle 真的很值得一去,可以了解到以前蘇格蘭和英格蘭的歷史

延伸閱讀 : 更多供應鏈專業留學校友經驗分享

為人生不停嘗試,盡情增加各種可能 | 鹿特丹管理學院 (RSM) 供應鏈碩士

應外系、物流夢,德、瑞士商寶貴實習經驗 | 雷恩商學院 供應鏈管理碩士


+ 更多創作

作為平台總編輯,在此感謝所有留學校友願意分享留學故事,也謝謝長期願意閱讀留學計畫文章的每位夥伴。如果你也有留學故事想要與大家分享,歡迎隨時透過 instagram 及 Facebook 與我聯絡。

成為受訪者,分享我的留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