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直都是很多台灣留學生在選擇留學國家的首選,西岸的陽光沙灘、東岸的文化氣息、獨特的藝術氣息、以及充滿瘋狂自由的氛圍個個都是獨屬於這片土地的風情。除了這些以外,美國在學術界也可以說是有著無法動搖的地位,不論是擁有豐富教育資源的長春藤名校,還是充滿陽光沙灘的加州大學都是許多留學生夢寐以求的名校。筆者將以自己最新的美國大學申請經驗,撰寫文章帶讀者們一步步了解美國大學的申請流程。
美國大學 申請系統教學
Common Application 及 UC Application 是兩個最常見的申請系統。
UC Application(以下簡稱 UC 系統)顧名思義是專門用來申請加州大學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各分校的系統,包含 :
- UC Berkeley
- UCLA
- UC San Diego
- UC Irvine
- UC Merced
- UC Santa Barbara
- UC Santa Cruz
- UC Riverside
Common Application(以下簡稱 CommonApp)則是用來申請大部分不是UC的美國大學,包含 :
- Cornell University(康奈爾大學)
- Columbia University(哥倫比亞大學)
- New York University(紐約大學)
-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南加州大學)
但撇除 CommonApp,許多學校也會同時有自己的系統,有些會要求學生只能使用學校系統申請(MIT 就是一個例子)而有些則會讓學生自由選擇要使用哪一個系統。因為使用哪一個系統都不會影響錄取率,通常如果可以的話,大部分的學生都會選擇直接使用 CommonApp 來申請,因為這樣可以減少重複填寫同樣的資料。像我自己是加州大學和其他的美國大學都有申請,因此兩個系統都有使用到,但使用下來兩邊的填寫方式其實還是有不小的差異,要求的資料也都不太一樣,且填寫的過程都滿需要時間的, 因此會建議讀者如果有確定要申請美國大學的話就可以先開始填一些簡單的資料,避免拖到後續的截止時間!
(以下的文章將會先針對 UC Application 的使用方式以及資訊做詳細的介紹,Common Application 的介紹請見下一篇文章)
UC Application 系統介紹
申請平台連結 : https://apply.universityofcalifornia.edu
首先,在開始申請以前,建議先準備好在校成績單、獎項列表、以及課外活動列表,因為美國是以高中成績為準(台灣 9 -12 年級),因此資料請都準備 9-12 年級之間的,特別注意 : 如果按照正常時間線在 12 年級上學期的時候做申請的話,12 年級的成績可以皆可以填 Pending,但會需要在上學期結束後請學校(高中)的輔導老師幫忙將上學期的成績寄出,順利錄取的話也會需要在指定的時間將高中四年完整的成績單從就讀的高中寄出,而課外活動的部分可以是高中期間的實習、學生會、志工活動、必賽等。
申請好帳號以後,第一個需要填寫的就是個人資料(About you),系統會要求 Legal name(護照上的英文名)、Lived name(平常使用的英文名字)、出生年月日、出生地、是否就讀於加州公立高中、Home address(戶籍地址)、Mailing address(居住地址)、手機號碼、國籍、種族、父母資料、以及其它個人相關資訊。接下來就會進入到很重要的環節,就是選擇要申請的 UC 校區,非美國公民一間學校的申請費用是美金 95 元(2025 年),UC 系統的好處就是除了每多一個校區要多付錢以外,所有申請資料是通用的,所以不管申請幾間所填寫的資料都是一樣的,建議讀者可以將有興趣的學校全部都選。選好校區以後,就會需要填寫每個校區想要申請的科系,每個校區皆需填寫兩個志願,建議讀者在申請以前先去了解個校區不同科系的申請條件,例如有些會要求高中需要選修物理、生物、及化學,而其他的則可能要求需要有第二外語,避免錯失寶貴的申請機會。
UC Application 文件說明
- 個人就學級成績記錄
一開始會先要求填寫一些七八年級的選課(無須填寫成績)、及相關問題等。然後就會需要填寫高中期間(9到12年級)所就讀過的學校,由於我個人是都就讀同一所學校,因此我只需要填寫一間學校的資料,但如果這中間有轉過學的話,則需要填寫期間全部就讀過學校的資料,填好以後就會開始填寫每個年級所上過的課(課程種類、課程名稱、是否為 AP/IB/Honors、課程時長、計分方式、以及上下學期的成績)。
非常重要 : 填寫的課程名稱一定要和學校官方的成績單一致!!接下來,會需要填寫在高中期間所就讀過的大學課程的資料,包含 Summer School、Pre-college 等大學課程。
填寫完所有課程資料以後,下一個需要填入的資料就是 Test Score,其中就包含全部的 AP/IB Test(包含計畫要考的考試,還沒拿到成績或是還沒考的一樣可以填 Pending)、語言考試成績(雅思、托福等)、以及其他國際性考試成績。關於語言考試,每個校區及科系其實會有不同的要求,以下是申請 UC 大學最低要求成績(完成下列一項即可,但需在高中最後一年的 12 月前達成):
- Score 3, 4 or 5 on the AP examin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Composition, or English Literature and Composition
- Score 6 or 7 on the IB Standard Level examin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A only)
- Score 5, 6 or 7 on the IB Higher Level examin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A only)
- Score 6.5 or higher on the 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 (IELTS)*
- 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TOEFL)* examination:
- Internet-based test (iBT) or iBT Home Edition: Minimum score of 80 or better
- Duolingo English Test (DET): Minimum score of 115
- Score of 24 or higher on the ACT English Language Arts (ELA)
- Score of 31 or higher on Writing and Language in the SAT
- Earn a grade of C or better in a UC-transferable college course in English composition (worth 3 semester or 4-5 quarter units)
值得注意的是,UC 並不採納任何考試的 My best score 紀錄,因此如考試有分為聽說讀寫,四項皆需來自於同一份考試。
- 課外活動
首先可以填寫最多 20 個的課外活動,建議為 9-12 年及之間所從事的活動,特別提醒各位讀者,在這個地方要切記千萬不能偽造,不論是從事的時間還是項目都請誠實填寫,因為 UC 會在審核資料的時候隨機抽取幾位申請者並要求相關證明,我申請時就有遇過身邊同學被抽查到,並要求遞交證明資料,美國大學對於說謊及偽造是非常重視的,如果被抓到,輕則取消該年度的錄取資格、重則永久不得錄取,因此請大家在填寫全部的申請資料的時候都依據實際情況填寫,避免影響自身的權益!
回到正題,我自己在填寫課外活動的時候是 20 項全部填滿,因為 UC 系列大學是出了名的重視課外活動,尤其是與領導力(leadership)、志工(volunteering)、實習(internship)等相關長期執行的活動,建議讀者如果有超過20個課外活動的話,可以優先選擇符合以上特質、或是與申請科系較為相近的活動。此外,這20個裡面也可以包含高中期間所獲得的獎項,如果有國際性的比賽會是最好的,像是奧林匹亞競賽、國際運動賽事、和國際音樂比賽等。在我看來,這是申請中除了Essay以外很重要的一部分,因為他是除了成績以外,凸顯個人成就的一個機會,同時也是展現自己為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因此建議讀者們可以多花一點時間在這上面,展現自己的優勢以及獨特的地方。
- 重頭戲:Personal Insight – 個人文章
這是最重要的部分,寫好一篇出色、獨特的文章可以讓學校改變對你的看法、也可能會成為是否錄取的關鍵,因此通常會是大家花最多時間的地方!文章的部分總共會有8個不同的主題可以選,申請者需要從以下八個主其中選出四個轉寫:
- Describe an example of your leadership experience in which you have positively influenced others, helped resolve disputes or contributed to group efforts over time.
- Every person has a creative side, and it can be expressed in many ways: problem solving, original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artistically, to name a few. Describe how you express your creative side.
- What would you say is your greatest talent or skill? How have you developed and demonstrated that talent over time?
- Describe how you have taken advantage of a significant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or worked to overcome an educational barrier you have faced.
- Describe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llenge you have faced and the steps you have taken to overcome this challenge. How has this challenge affected your academic achievement?
- Think about an academic subject that inspires you. Describe how you have furthered this interest inside and/or outside of the classroom.
- What have you done to make your school or your community a better place?
- Beyond what has already been shared in your application, what do you believe makes you a strong candidate for admissions to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更多關於每個題目詳細的資訊可以參考 UC Application 官方網站上的說明
以我自己為例,我當時總共是花了將近半年的時間來撰寫、反覆修改這四篇重要的文章,其實我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寫文章當作寫故事,想辦法寫出一個會讓人想往下讀並且感興趣的故事開頭,因為這正是要如何抓住每天看上百篇申請文章申請官的方法。目前網路上也有許多範例的文章,如果不知道怎麼開始的話,也可上網查詢資料或是先將想傳遞的主旨列出來,這樣會更容易上手喔!
UC 加州大學系統錄取時間
通常 UC 系列大學的大一新生(秋季入學)申請開始時間會設在8月1日,而即止時間會設在每年11月30日。在送出申請、繳完申請費以後,就會陸續收到來自每個校區的Portal註冊連結,就可以開始登入個系統查看申請進度、以及學校目前收到的申請文件了。
以下是 UC 個校區的結果公佈時間,通常會落在三月中到四月初,以下日期僅共參考,每年的準確公佈時間請自行上自校區官網查詢:
- UC Berkeley : 3/27
- UCLA : 3/21
- UC San Diego : 3/28
- UC Irvine : 3/31
- UC Santa Barbara : 3/18
- UC Merced : March
- UC Santa Cruz : 3/15~30
- UC Riverside : March
三種可能的結果為:Accepted (錄取)、Waitlisted(候補)、Rejected (拒絕)
特別提醒各位讀者,有些 UC 校區會接收 Appeal,就是如果被拒絕的話,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請學校在 overview 一次你的申請(有些會要求要再多提交資料或是寫新的 Essay),但 Appeal 往年的錄取率都不是非常高,因此我身邊除了非常想去那間學校的同學以外,通常被拒絕以後大多都沒有選擇 Appeal,因為要多花時間準備多餘的資料。
如果順利錄取的話,記得要時不時就到 Portal 上面確認學校要求遞交的資料,以免錯過入學機會。
最後祝福每位申請者都可以順利的錄取自己心儀的學校!
Vanessa Fang
- 2025 春季海外校園大使
-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1st
- Instagram : @vanessafang1214
WillStudy 每年分別於春季、秋季招募兩梯次的海外校園大使,邀請全台灣各大專院校預計前往海外留學的學子們加入團隊一起創作,將你們接下來精彩、獨特的生活分享給更多的夥伴。
如果你同樣有熱情想分享留學時發現的新知與資訊,同時賺取國外的生活費、旅費,歡迎持續關注我們並把握機會加入大使的行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