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in Hu
研究所學歷 :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NC State) – MSc. in Computer Science
北卡羅納州立大學 電腦工程碩士
大學學歷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
目前職位 :
Google – Software Engineer (Mountain View, CA)
過往經歷 :
Lenovo – Performance Intern (Morrisville, NC)
出國留學前的學經歷?
從毫無規劃,到積極籌備
一開始其實完全沒有要出國留學的計畫,直到有一次發現身邊的同學利用大二暑假的時間到洛杉磯( Los Angeles )去唸語言學校,他的英文程度直接大躍進(大約相當於多益( TOEIC ) 進步了500分左右),其實對於我們技職體系的學生來說,普遍同學英文程度、底子都不是很扎實,藉由大學同學成功的案例我也和家人討論是否利用下一個暑假的時間報名國外暑期的語言學校,後來我就在隔年暑假到舊金山(San Francisco)上語言學校,回國後英文程度真的有顯著的提升,不過遠遠不到可以出國取得學位的標準。
因為嚮往美國文化我就在實習時替自己找了一份美商公司的實習機會,是在知名電子競技品牌—海盜船(Corsair)擔任產品開發助理工程師,在外商公司好處之一,就是很容易接觸到總公司的外國同事或是留學歸國的主管,同事時常會鼓勵有沒有計劃再出國進修,不過起初家裡是蠻反對小孩出國留學,因為費用太高、媒體上報導國外學位對比薪資投資報酬率極低的資訊、北科學生的起薪對於家人來說已經滿意等因素影響,直到家人看到我沒有因此沮喪,實習一年的過程中還是不斷的保持英文、專業領域的進修,實習後也成功取得主管為我寫的推薦信,最後就也轉為支持者的角色。
分享留學準備的過程
因為我大四一整年的時間都持續在 Corsair 實習,所以我真正全心準備的時間是到實習結束並完成兵役才開始當全職考生,不過這邊真的不建議學弟們當完兵才開始準備考試,因為四個月沒有頻繁動腦以及退伍後的惰性會讓考生多出一到兩個月的時間重新適應讀書模式,最理想狀況當然是尚在大學生身份就提早完成英文程度測驗(TOEFL、IELTS)以及留學測驗(GRE、GMAT),畢業後能夠直接銜接國外碩士學位。
對於準備 TOEFL、GRE 順序說法眾說紛紜,建議可以到論壇去瀏覽幾篇前輩們的意見去選擇適合自己狀況的準備方式,不過對於英文程度中上的同學,我個人是採取先準備 TOEFL 再考 GRE 的方式,因為 GRE 的單字還是太艱澀。對於我來說,因為在外商工作需要頻繁英文書信往來的緣故,所以在寫作這個部分並沒有佔用太多的時間,大部分的時間其實是花費在閱讀及聽力增加單字量的環節,我總共用了半年的時間(3月-8月)來準備考試,一般美國碩士 Program 申請開始時間落在12-1月間,因此我需要在僅剩的時間內同時準備 GRE 考試及申請資料,所以最後其實並沒有把 GRE 考出最好的分數,建議大家還是提早完成留學考試的申請。
留學如何選校分析, (Why NC State?)
確立目的、衡量自身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國家、學校、科系
雖然近年來大家都會推薦英國學校的 Program ,因為只用一年就可以完成碩士學位能夠省下許多留學成本,但由於目前英國的國際學生的就職政策改動,留在當地工作的機會微乎其微,對於出發點就是能夠在停留在海外工作幾年的我來說,是不太合適的。再來,德國的碩士學程費用可能相較英國、美國更便宜,不過對於英文能力都仍在進修的狀態下,還要分心去學習德語也是不太實際的,於是最後考量之下只選擇位於美國的學校以及學程。
對於 EE 轉 CS 的申請者來說,一般會是降低申請的狀況,也就是申請到的學校會比自己三圍(GPA、GRE、TOEFL)加上學經歷原定能申請的學校再低一階的目標,因為在專業技術和作品集上沒辦法與原本就是讀電腦工程(Computer Science)直升的申請者競爭,所以申請時我就沒有浪費金錢和時間去準備所謂的 Tier 1 Dream School ,全程我就將目標放在 Tier 2 (Rank 40-60)的 CS Program。
申請資料
- GPA : 3.68 / 4
- GRE : 314
- TOEFL : 96
申請學校
- NC State University – MS in Computer Science – OFF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ASU) – MS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 OFFER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 MS in Computer Science – OFFER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M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 MS i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 OFFER
從我的申請學校列表可以發現我除了 Computer Science (CS) 以外還申請包含 Software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Information Science 幾個不一樣的 Program ,其實美國的學校也都知道目前國際學生希望進修編程(Coding)相關的碩士學位,因此在 CS 以外,學校還會開設許多相關的 Program 供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研究項目,有些包含可以修 CS相關的課程。申請者都可以在每個學院的網頁去搜集資訊,包含可以跨修多少 CS 的學分、課程研究方向。
至於最後為什麼選擇 NC State University 的原因, 在北卡區域由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UNC) 、 Duke University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ty 組成的三角研究園(Research Triangle Park, RTP) 有成為下一個矽谷的潛力,工作機會也是不少。當地除了 Lenovo, Cisco, RedHat, SAS 等跨國的大公司,也不乏很多當地的小公司。相較於競爭激烈的矽谷,RTP 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有些人可能會覺得 NC State 的排名並不是非常頂尖,只是因為沒有自己的醫學院,所以世界綜合排名沒有其他兩間這麼頂尖。但是如果就以 Engineering 的排名來看,學校排名也是坐落在全美排名第 24 名,所以如果看排名的話可以不一定要執著在學校的綜合排名,可以多參考系所學院排名。再來考量的就是物價和生活機能,這邊可以給大家一個參考指標單以「住」的方面來舉例 羅里(Raleigh) 跟加州的學校 (USF, UCLA, UCB) 唸完一個碩士學位時間的房租花費就可以差到60萬台幣,另外之前唸語言學校時已經體驗過加州的環境,知道那樣的花費與生活文化並不是我自己所喜歡的。而ASU 的 Software Engineering 並不是在主校區因此周遭的生活機能也不是很好。鼓勵學弟妹多搜集資訊來做出最完善的考量,沒有所謂最好的選擇,只有最適合自己的選擇,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
美國找實習的經驗分享
最後我有順利的在 Research Triangle Park 找到實習工作,但是其實是在接近尾聲才收到面試的邀請,論找實習工作的難易度也需要把政策、產業狀況考量進去,像去年學長姐在同時期找到實習的比例並不高,但我們這一屆的學生卻每個同學幾乎都取得實習的邀請,因為去年川普對於國際勞工就職政策的改變影響,今年亞馬遜(Amazon) 大量招收實習生,這些因素都會改變學生找實習、工作的環境,NC State 對於學生就職的資源挺充足的,包含 Career Center 、 Career Fair 該有的資源都有提供。
一般 CS 學生在找實習過程都會瘋狂在做題網站刷題,但我個人是沒有什麼在刷題,因為我清楚自己的目標是往 Data Science (A.I. 、 Machine Learning)的領域找相關工作,因此刷題的重要性相對沒有這麼高,但對於統計相關的問題就很要求。因為我並不想浪費而外的租屋成本,所以我只有集中在找 Research Triangle Park 的實習機會,包含 IBM 、 Corsair 以及許多 Startup 的相關職缺,最後我找到在 Lenovo 新成立 A.I.部門的實習機會,總結我在找實習準備,LinkedIn 、 GitHub 這種個人媒體平時就要經營,人際關係也是日常就要維持才能爭取內部推薦的機會,但總歸找到實習的人還是會說運氣成份很重要,所以平時多做好事囉!
延伸閱讀,德國 Computer Science 又是如何找實習呢?
BMW Lead Developer | 見證德國慕尼黑百年工業的自動駕駛啟程
NC State 畢業後,未來職涯規劃
Justin 最後順利錄取科技業指標公司 Google 擔任 Software Engineer ,不過礙於公司員工必須簽屬保密協議,因此就無法公開工作內容,不過我們祝福 Justin 的發展,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預約他的諮詢。
目前的規劃是把目前在 Lenovo 的實習工作確實做好,能夠在實習結束拿到公司的 Return offer ,Lenovo 品牌知名度不錯、也非常有機會可以調派回台灣,之後累積工作經驗與課業結束後再繼續往其他大城市去追求更高的薪資待遇
作為平台總編輯,在此感謝所有留學校友願意分享留學故事,也謝謝長期願意閱讀留學計畫文章的每位夥伴。如果你也有留學故事想要與大家分享,歡迎隨時透過 instagram 及 Facebook 與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