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 Chan
碩士學歷 :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Eli Broad) – Master in Marketing Research
密西根州立大學 市場研究碩士
大學學歷 :
國立台灣大學 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
目前職位 :
法商米其林輪胎 (Michelin) – Retail & Database Marketing Specialist
過往經歷 :
日本樂天集團 (Rakuten) – 行銷專員
我跟 Daniel 是大四實習期間認識的朋友,在為同樣目標努力中的我們馬上就成為無話不談的好友,從我在德國留學期間到現在大學畢業即將一年我們還是保持密切的聯絡,因為當初申請過程中我們常常在資料蒐集的過程中碰壁,查詢到的申請案例都不符合我們的申請背景或成績,因此讓我們心裡非常不踏實,也沒有實際的管道可以求助,在我提及這個企劃後他義不容辭地就答應協助配合採訪,希望能為往後的學弟妹們帶來更實際的申請歷程。他希望以他的經歷讓目前正在擔心自己 GPA 不夠好或是想知道如何補強自己在申請時的利基的學弟們,可以有參考方向去進行努力。
讓你有想要出國留學的契機
我認為台灣的格局相較於國際太過狹小,不管在學術或是在就業方面,舉個例子來說:對想要進入FMCG產業的我來說,如果選擇現在進入職場後所接受的指令絕大多數是跟隨國外總公司的決策去執行,投入國外的職場環境更有機會接觸決策端,對於喜愛創意發想過程的我,更能享受工作的過程。
台灣與美國研究所的差異?
就台灣目前的現況而言,選擇畢業後進入研究所的更多是為了碩士學歷和起薪幅度,如果沒有碩士學歷會認為自己矮別人一截而不得不唸,而且相對於國外研究所的輔導就業取向,台灣大多數還是集中在碩士論文和接計畫上,比起這樣的教育方式我更能接受與企業合作的形式。
為什麼選擇美國的研究所?
我目標中的夢幻工作是擔任 FMCG 的品牌管理,以現況來說美國還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市場,而如果想要在美國工作,則需要更接近當地市場,瞭解本土消費者的行為、市場動向,因此接受美國的教育是更加直接的方法,如果沒有接受過美國的教育,也沒有在美國的生活經驗,則比起其他本土競爭者就相對劣勢,另外有點私心是為了體育風氣盛行的美國,包含台灣也很瘋的 NBA 和 MLB ,從小到大支持的球星也面臨即將退休的年紀,真的希望能到當地一覽球星風采,融入當地的主場文化。
申請資料 :
- GPA : 3.2 / 4.3
- GMAT : 650
- TOEFL : 104
申請科系:
-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Eli Broad) – Master in Marketing Research (offer)
- Duke University (Fuqua) – MMS DKU Program (reject)
- UT Dallas (Naveen Jindal)- Master in Marketing (offer)
- Purdue University (Krannert) – Master in Marketing (offer with 5000USD scholarships)
- Rochester University (Simon) – Master in Marketing Analytics (waiting list)
- Johns Hopkins (Carey) – Master in Marketing (reject)
選擇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密西根州立大學的考量有哪些?
- MSU 商學院 (Eli Broad) 排名較前,以要留在美國為目的考量的話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 密西根州立大學的Program MSMR (Master in Marketing Research) 著重數據應用與數據分析,可以確實培養,有別於一般 MS in Marketing ,在美國尋找就業機會的選項相對較多
- MSMR 最後一學期可選擇參與實際 project 或是 internship
- MSU 學費大概等於 Purdue 的學費加上 5000 獎學金
決定前往美國留學後,做了哪些準備?
一開始到南陽街報名知名連鎖補習班的 TOEFL . GMAT 班,在過程中發現補習班老師的教材其實 20 年前就在使用, GMAT 教學方法並沒有與時俱進,學習過程中並沒辨法了解到 SC 的精髓,事後接觸 A2 GMAT 的教材,其實能讓學生更了解 SC 的使用方式,系統化的教學對我而言更加有啟發性(沒有工商),其實我的 GMAT 先後考了五次,有一次 Verbal 拿到高標的33,卻在數學失常(特別提醒大家不要對數學掉以輕心),平時還是要安排練習數學的時間,還有 GMAT 考試一生只能考 8 次,一年只能考 5 次,因此考試日程要特別經過安排。
再來就是準備申請資料,當初留學顧問代辦是和 TOEFL 、 GMAT 一起付費的,因為顧問的學生招收的很多,在申請的熱季分身乏術,我在這邊想要強調的重點不是顧問的疏失,而是就算請留學顧問來協助代辦的過程,建議申請者本身對於科系的了解、申請的過程還是需要有全面的了解,而不是全部等待顧問來要求,另外推薦信要早點找教授或老闆確認並協調時間,避免等到主管們安排其他事項無法協助時的突發狀況。
過程中有遇到比較大的挫折嗎?
第一個是面臨 TOEFL 門檻式的分數要求 (像是口說、寫作一定要達到23分以上,對於普遍強項在閱讀以及聽力的台灣人來說更加困難),倒數兩次都是卡在沒辦份突破單科的申請門檻,最後審視自己的問題像是寫作,我利用兩週的時間瘋狂練習英文打字速度,在練習時都能打到 400 個字,終於達到理想分數。
第二個經驗分享是當初申請時一直專心準備 Duke 的申請事項,獲得面試機會時其實非常開心,當收到拒絕信感到絕望才發現忽略了準備其他學校的申請,中間還花了一段時間調適,好在後續的申請結果還算順利。
可以請你分享在整個申請美國留學歷程中學習到的事物?
其實在申請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去利用自己的優勢,像是我在經歷中比較加分的是兩份實習經驗,一份是在行銷公司擔任社群行銷助理,雖然實習生並沒有支薪,但在Mentor有制度的帶領之下,累積不少B2C的經驗,增強文案實力、學習如何執行活動企劃都是我很棒的收穫。
第二份實習是在Bosch(台灣博世)的電動手工具部門擔任行銷助理,其實我們這樣的傳統工具部門大多數業務採B2B的形式,因此面對的窗口常常需要直接和其他公司做交涉,相較於前一份工作的B2C又有所不同,全球500大的公司對經歷其實非常加分。
在大四期間修產學合作的課程,我們和裕隆車廠進行合作,主要內容像是參加展覽、開發APP,其實許多的作業並不是相關背景的工作,這樣的嘗試其實幫助自己建立很大的信心,除了最後有實際做出成效以外,也證明自己具備跨領域的執行能力,國外很樂見這種跨領域的嘗試,這樣的學習歷程對自己本身而言很加分。
有什麼給留學申請者們的建議嗎?
像我本身GPA偏低,對於申請來說相對不利,說實話其實維持 3.8 的 GPA 並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以台大來說其實只要A-就有4了,活動還是可以玩,只是大一時可能就要有顧好課業的警覺,大二暑假開始尋找實習 (多利用校園中有的資源),如果三年的暑假都累積實習經驗是非常有水準的經歷,即使最後成績真的不是很好,具備這些相關產業的實習經驗是也能作為加分的條件,另外可以發源多元興趣 (包含社團、服務)。
對於英文實力本身不差的同學可以先從 GMAT 、 GRE 開始著手, GMAT 的準備過程其實加強閱讀 (多看英文報紙), SC 需要理清考試的思路 (只要有努力一定可以把握),數學對台灣學生並沒有太大的困難,像女生的話建議大三開始準備 (因為沒有兵役問題,畢業後即可馬上出國),男生則可以在大三下開始準備,提前將GMAT的分數考出來 (成績可以保留五年),升大四之後就不用在困擾這個測驗, GMAT 如果考了兩三次還不滿意,可以先邊準備托福,如果程度好可以不用去補習,了解考試的脈絡和技巧,非常建議利用考滿分網站紀錄自己的狀況。
- (聽力)看youtube,TED有對照字幕,又有各領域題材像托福,各國口音都有,習慣之後就沒有問題
- (閱讀)看英文報紙,大學原文書,提升閱讀速度,能閱讀的時間不久,搞懂前後文邏輯與結構
- (口說)找朋友一起練習,一週練習一次,互相計時、點評,沒有注意時間容易超時
找實習的建議,可以的話盡量找國際知名的外商,實習的經歷對於校方比較有可信度,當然新創公司也是非常好的選擇,因為能分配的事情更多,對自身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幫助。
對於目前台灣留學相關資訊的看法?
台灣能查到的資訊相對有限,文科、管理碩士的相關的申請者並不多,相對對岸能提供的資訊比較多,但是訊息來源比較雜,在真正進入這間學校之前其實能瞭解到的資訊很有限,對於未來的學習狀況和就業前景都不了解,因為一般台灣學生留學後回來進行分享的人數並不多。
目前充斥的資訊比較兩極(功課非常好、申請三圍很高、工作經歷超好),這些申請案例對於一般申請者來說參考價值不高,一般申請者能夠利用的資訊並不充裕(但要申請的人最多卻是集中在這!),如果當初可以找到更多的相關資訊,不論對於選校時的分析和收到面試邀請後的準備都能更有依據,真的很需要有實際經驗的學長姐來進行協助,期望國內有更多的同學來協助分享這部分的資源。
延伸閱讀 : 更多美國行銷碩士的留學經驗分享
期貨交易所到遠距行銷 ,旅美行銷人的創業之路 | Emerson College IMC
作為平台總編輯,在此感謝所有留學校友願意分享留學故事,也謝謝長期願意閱讀留學計畫文章的每位夥伴。如果你也有留學故事想要與大家分享,歡迎隨時透過 instagram 及 Facebook 與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