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遊記環球旅遊

日本職棒 購票教學 (主客場位置、尋找入口) | 2024 東京巨蛋初體驗

繼大谷翔平 (Shohei Ohtani) 後,今年赴美的今永昇太 (Imanaga Shōta)、山本由伸 (Yamamoto Yoshinobu) 陸續在美國職棒大聯盟繳出好表現,幾乎每天輪流霸佔體育社群的話題討論,讓人不經好奇日本職棒 (NPB) 究竟有何魔力,推動日本年輕一代的棒球好手能夠前仆後繼的旅外挑戰最高殿堂,甚至在賽場上繳出統治級的表現震驚世界球迷。

這次利用出差的機會來到日本,帶大家一起體驗這項風靡全國運動文化,如果有讀者們最近也開始入坑棒球,但不知道想看球賽要如何開始? 編輯會完整地將觀賽體驗分享給各位,包含如何查詢比賽、選座位、購票,以及比賽當天須要注意的事項,即使日文基礎 0% 也都能輕輕鬆鬆的進場看球!

因為這次進場看球也是筆者人生的第一場實體棒球賽,因此很多事情完全狀況外 (開開心心的買好球衣坐到客場裡面去,糗),所以接下來的文章也會分享所有得到的經驗,相信可以幫助大家把觀賽體驗拉滿,徹底被日本職棒圈粉。

查詢比賽 (日期、對戰組合、球場)

首先,如果跟編輯一樣屬於臨時起意,而不是特地規劃看球行程,最重要的就是確認「有沒有比賽可以看」。雖然日本職棒非常盛行,幾乎可以說是賽季當中每天都會有比賽,不過所在城市的球隊也有可能出發征戰客場,即使有出賽也不一定是在主場。

日本職棒 2024 年的比賽時間為 : 3 月 29 日至 10 月 4 日 (例行賽)、10 月 12 日至 10 月 21 日 (季後賽)、10 月 26 日至 11 月 3 日 (日本大賽),因此今年只要是 11 / 3 前都有機會到現場看球。

相信讀者當中應該也有不少跟編輯一樣是日職小白,對於有哪些隊伍完全沒有概念,先幫大家整理日職球隊的簡單介紹,根據資訊就能快速找到有機會前往的球場 :

  • 北海道地方
    • 日本火腿鬥士 日本ハム (北廣島市 / ES CON FIELD HOKKAIDO – エスコンF)
  • 東北地方
    • 樂天金鷲 (仙台市 / 宮城球場 – 楽天モバイル)
  • 關東地方
    • 讀賣巨人 (東京都 / 東京巨蛋 – 東京ドーム)
    • 養樂多燕子 ヤクルト (東京都 / 明治神宮棒球場 – 神 宮)
    • 千葉羅德海洋 ロッテ (千葉市 / 千葉海洋球場 – ZOZOマリン)
    • 埼玉西武獅 (所澤市 / 西武巨蛋 – ベルーナドーム)
    • 橫濱DeNA海灣之星 (橫濱市 / 橫濱球場 – 横 浜)
  • 近畿地方
    • 歐力士猛牛 オリックス (大阪市 / 大阪京瓷巨蛋 & 神戶公園棒球場 – 京セラD大阪 & ほっと神戸)
  • 中部地方
    • 中日龍 (名古屋市 / 名古屋巨蛋 – バンテリンドーム)
    • 阪神虎 (西宮市 / 阪神甲子園球場 – 甲子園)
  • 中國地方
    • 廣島東洋鯉魚 (廣島市 / 馬自達Zoom-Zoom廣島球場 – マツダスタジアム)
  • 九州地方
    • 軟銀鷹 ソフトバンク (福岡市 / 福岡巨蛋 – みずほPayPay)
日本職棒 NPB 隊伍分布

查詢比賽日程 : npb.jp

進入日本職棒官網,查看停留日本的期間附近剛好有比賽的球場及對戰組合,由於有漢字大部分的隊名可以蠻直覺認出來,編輯也幫大家把沒有漢字的隊伍及球場都整理在上方的球隊介紹中。

右方也會顯示當日該球場的天氣預報,要注意如果上方球隊介紹中不是「巨蛋」或火腿鬥士的新主場 ES CON FIELD HOKKAIDO,需要留意如果有下雨的可能要自行評估,因為比賽場地會屬於露天的球場。

再來進入日本職棒官網,查看停留日本的期間附近剛好有比賽的球場及對戰組合,編輯也幫大家把沒有漢字的隊伍及球場都整理在上方的球隊介紹中

購票教學及選擇座位

選擇好對戰組合便可以開始購票,其實日職的購票並不困難,按照流程大約 5 分鐘就可以完成購票+取票,其中困難的部分是面臨「無票可買」。由於許多球場都要販賣所謂季票 (年間指定席) 以及比較熱門的對戰組合一開季時的大部分位置早就被搶購一空,如果買不到票稍後也會提供備案教學。

首先,記得是到主場球隊官網購票,以下圖為例 : 從讀賣巨人的官網的購票區域只會看到東京巨蛋的賽事,而西武巨蛋的賽事就要到西武獅的官網去購票。記得如果是想要在抵達日本前先購票,需要把語言切換成英文 / 繁體中文 (目前許多日職球隊都有特別設立繁中網頁,大推),因為日本的頁面會擋海外 IP。

首先,記得是到主場球隊官網購票,以下圖為例  從讀賣巨人的官網的購票區域只會看到東京巨蛋的賽事,而西武巨蛋的賽事就要到西武獅的官網去購票

讀賣巨人 (東京巨蛋) 繁中購票網站 : www.e-tix.jp/ticket_giants/tw

如果已經決定好對戰組合,直接點選購票就會跳轉到以下畫面,因為日職跟 MLB 一樣通常是一個對戰組合會連續打三場,因此頁面會一次顯示三場對戰組合分別剩下可購買票券的區域及對應座位。

如果是還有門票可以購買的比賽場次 (如下圖),點選對應日期後展開會有三種選項,這三種選項分別是內野 (指定席S, A, B, FC, D)、外野 (外野ライト) 及打擊區正後方 (指定席C)。如何選擇座位的眉角,下一個段落繼續說明。

決定好對戰組合,直接點選購票就會跳轉到以下畫面,因為日職跟 MLB 一樣通常是一個對戰組合會連續打三場,因此頁面會一次顯示三場對戰組合分別剩下可購買票券的區域及對應座位

上面提到的每一種「指定席」具體是在什麼位置,每一個位置各自的票價又是多少呢? 官網上能找到詳細的說明 (對應圖如下)。

只看平面圖無法想像進場觀看時的畫面,讀賣巨人官網也很貼心的準備每一種指定席的觀賽畫面,有興趣可以到座席図(2024年)查看。

平面圖無法想像進場觀看時的畫面,讀賣巨人官網也很貼心的準備每一種指定席的觀賽畫面,有興趣可以到座席図(2024年)查看

接著為了避免大家跟編輯一樣成為棒球小白,達成深入敵營的尷尬窘境,稍微分享一下每個座位之間的差異。其實認真研究網站才發現有說明,以本壘為中心,右半邊 (一壘側) 通常會坐主場球隊球迷、左手邊 (三壘側) 則會是客隊球迷。

另外,如果想跟著全場最熱情的球迷一起應援吶喊,通常全場最激烈的區域會在外野,可能因為是兩邊球迷最靠近的區域能夠互相較勁,或是可以順便接全壘打飛過來的球;不過經過這一次的經驗,編輯會強烈推薦如果是第一次到「巨蛋」型球場觀賽的朋友,可以從內野的座位作為入門,因為外野上方會有超級大的螢幕撥放影片,首次觀賽真的以為在看演唱會超級震撼。

以本壘為中心,右半邊 (一壘側) 通常會坐主場球隊球迷、左手邊 (三壘側) 則會是客隊球迷

確定自己理想的指定席後,回到購票畫面選擇對應的選項就會跳轉到選位置的步驟。付款時選擇刷卡+條碼票證超級方便,比賽開始前兩個小時就可以直接入場,無須再到便利商店或球場取票。

不過根據編輯此次日本行購票關東及北海道四座不同球場的經驗,如果一個月內購買基本上都只會剩下 3-4 樓的座位。不過如果是臨時決定要看球,只求買得到座位即可,好的位置可以累積經驗之後再提前規劃。

完成付款 5 分鐘以內,信箱便會收到 QR Code 門票,當天直接憑此畫面就可以入場,帶著期待的心情準備進場看球吧!

完成付款 5 分鐘以內,信箱便會收到 QR Code 門票

日職 : 買不到票的備選方案

如果是臨時 (一個月內) 前往觀賽,通常只能買到 4F 的位置,甚至熱門賽事更是一票難求。這時如果真的非常想要入場看球,或是前往日本的機會很難得想要坐在視野更好的位置,另一個辦法是可以購買其他人釋出的「季票」。

前面有提到擁有死忠球迷的球隊主場可能 50% 的球場位置早就在開季透過季票賣掉了,而且這些位置往往是視野比較好的 2-3 樓內野座位。不過大部分的球迷應該很難每一場比賽都進場支持,難免會遇到臨時工作或聚會等狀況無法進場,此時就有機會透過兩手購票網站去購買他們該場比賽的入場資格。

舉例來說 : 撰寫此文章時,官網半個月後 (5 月底) 的中日龍系列賽早就全部完售,連外野、四樓的位置都一個不剩。

撰寫此文章時 5 月底的中日龍系列賽早就全部完售,連外野、四樓的位置都一個不剩

日職二手購票網站 : Viagogo.com

此時可以到 viagogo 搜尋想觀看的球隊名稱英文,例如讀賣巨人就搜尋 Yomiuri Giants,上方球場篩選選擇主場,便可以看到與中日龍的賽事兩天共還有近 600 張釋出的季票或轉手門票可以購買。

此時可以到 viagogo 搜尋想觀看的球隊名稱英文,例如讀賣巨人就搜尋 Yomiuri Giants,上方球場篩選選擇主場,便可以看到與中日龍的賽事兩天共還有近 600 張釋出的季票或轉手門票可以購買

至於二手票價方面,自然就是物以稀為貴,不過日本由於有比較嚴格控管二手票務轉賣的法規,因此不太會像台灣出現數十、數百倍的離譜價格。如果比較捨得花錢 1-2 倍的價格就已經能買到最好的指定席 A, S,如果只是求有票即可通常多 100 – 200 台幣的價格就有機會買到。

刷卡完成付款後,賣家就會用季票兌換該場門票的 QR Code 並寄 Email 給買家,或是用提供的序號到附近的便利商店印票,整體流程算是蠻方便簡單。

至於二手票價方面,自然就是物以稀為貴,不過日本由於有比較嚴格控管二手票務轉賣的法規,因此不太會像台灣出現數十、數百倍的離譜價格

入場前注意事項

這次編輯是在 4/25 (四) 平日晚上 18:00 到場觀看讀賣巨人 v.s. 中日龍的比賽,以下整理一些大家有可能會有疑問的部分,希望可以提升大家的觀賽體驗。

首先,比賽是正賽開始前 2 小時開放入場,綜合本次的觀賽經驗,由於比賽通常都是在正餐時間附近,因此預留個 2 小時到球場用餐以及完成入場前的一些手續確實差不多,比較不會因為人生地不熟而慌張。

  • 置物櫃 : 行李寄放

第一個相信是旅客們比較容易遇到的問題,不管是白天有安排其他行程,或是剛抵達當地想要直接前往球場,不想要大包小包提上提下的話,其實球場周圍有許多置物空間可供使用,加上日本當地球迷比較少會使用到置物櫃,因此不必太擔心沒有位置。(當天比賽是座無虛席)

如果前往東京巨蛋有同樣困擾的讀者,可以選擇搭地鐵到水道橋駅,東京巨蛋的出口出來以及東京巨蛋城聯通口兩處都有許多行李置物櫃,大型 (可放 29 吋行李箱) 及一般尺寸的都有,付款可以直接感應交通卡也無須擔心沒有零錢。

如果前往東京巨蛋有同樣困擾的讀者,可以選擇搭地鐵到水道橋駅,東京巨蛋的出口出來以及東京巨蛋城聯通口兩處都有許多行李置物櫃
  • 東京巨蛋城附近餐廳

不管是下午還是晚上的場次,想在附近用餐完全不用擔心,光是東京巨蛋城內就有超過 70 間的餐廳可以選擇 (餐廳列表)。不過最吸引編輯的還是球場一樓的兩間速食店,也就是台灣吃不到的 Taco Bell 以及 Shake Shack,沒想到在東京巨蛋就能一次蒐集兩間。

  • 購買球衣、紀念商品

如果想要增加參與感,穿著球衣、周邊商品觀看比賽,東京巨蛋一樓的驗票口兩旁就可以買到。建議可以先研究一下要買哪一位選手的商品,因為專賣店的人潮真的非常多 (畢竟是可以容納 46,000 的球場),排隊入場後找到想要的服飾就可以快點去收銀台排隊。耐不住看到當地球迷們五花八門的球衣,當天最後也入手一件經典款式的主場球衣,不過一件要 17,000 円 (好貴)。

如果是客隊的球迷,或是覺得客隊球衣、商品比較好看也不用擔心,主場商品專賣店的另一側會擺設臨時客隊商品販售部,像是當天中日龍的球迷不用特地回到名古屋也可以支持自己城市的隊伍。

  • 如何尋找入口、球場通道

當天花了一些時間才問出如何找到自己座位及對應的入口,查看自己門票上的標示,以編輯當天的座位來說明 : 41 Gate 指的就是 4 樓的 1 號入口,從 41 Gate 進去後就會看到環繞著四樓的通路 (Aisle) ,找到自己的通路進入即可。進入球場後尋找座位就跟電影院差不多,找到第 9 列 364 號座位即可。

NPB 如何尋找入口、球場通道

東京巨蛋 讀賣巨人主場觀賽初體驗

進入東京巨蛋球場後,映入眼簾就是超級多的美食街商家,不管要正餐、點心、軟性飲料、啤酒應有盡有,座位旁也會有杯架可以放置飲料杯,因此就帶著自己喜歡的飲品進場享受比賽吧!

進入東京巨蛋球場後,映入眼簾就是超級多的美食街商家,不管要正餐、點心、軟性飲料、啤酒應有盡有,座位旁也會有杯架可以放置飲料杯

編輯這次提早約 30 分鐘就買好食物、找到自己的位置,一開始可能會想說 4 樓也離球場太遠了吧! 等等真的知道比賽在比什麼嗎? 不過後來證實其實搭配記分板、球評情緒以及球迷們的氣氛,完全可以融入到比賽當中,前面的擔心完全是多餘。

比賽從 30 分鐘開始就會陸陸續續有不同的表演,例如吉祥物賽跑、啦啦隊舞蹈,以及四月份剛好是柯南劇場版的上映,所以當天還有請到柯南來開球。

一開始可能會想說 4 樓也離球場太遠了吧! 等等真的知道比賽在比什麼嗎 不過後來證實其實搭配記分板、球評情緒以及球迷們的氣氛,完全可以融入到比賽當中

後來真的從比賽中完全能感受到日本當地球迷對於這項運動競技的熱愛,從開賽 30 分鐘左右還覺得好像空位有點多 (大約 60% 滿),後來才發現很多穿著全身正裝的上班族都是下班還特地趕來看球,儘管比賽已經到 6-7 局還是依然會進場支持,最後完賽時默默地球場幾乎是全滿。

主客場球迷們的熱情應援、東京巨蛋華麗的聲光效果,這一次的日本職棒體驗真的深深的吸引到我,回到台灣後可能不會時常關注日職,不過只要以後有機會來到日本,我想都會盡可能找到一場能夠參與的球賽進場支持。

希望這次的日本職棒購票教學及經驗分享,可以幫助到跟編輯一樣剛入坑棒球比賽的讀者們,一起熱血看球去! 如果你們也有成功進場看球,別忘記可以打卡 Tag 我們的 instagram (willstudy_tw) 跟大家分享你的日本職棒體驗。


延伸閱讀 : 更多日本道地旅遊行程,日本校園大使們的精心企劃

日本威士忌酒廠參觀 (余市、宮城峽、白州) | 預約流程、交通安排
2022-23 日本行程推薦 : 全國冬季點燈指南 (關東、關西、東北篇)


Bill 編-WillStudy 創辦人暨執行長

作為平台總編輯,在此感謝所有留學校友願意分享留學故事,也謝謝長期願意閱讀留學計畫文章的每位夥伴。如果你也有留學故事想要與大家分享,歡迎隨時透過 instagram 及 Facebook 與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