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歐洲留學人物訪談專欄碩士專訪

進入 AIRBUS 有別於過往的「準工程師」實習經驗 | 慕尼黑工業大學 (TUM)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 - MSc.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stitut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composite materials)

Joe (Chun-Yu) Chou


研究所學歷 :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 – MSc.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stitut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composite materials)
慕尼黑工業大學 (TUM)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碩士

Friedrich-Alexander-Universität Erlangen-Nürnberg – MSc. in Advanced Materials and Processes
紐倫堡大學 (FAU) – 先進材料與製程碩士 (轉學至 TUM)

大學學歷 :

國立清華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Bachelor of Science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過往經歷 :

Airbus Helicopters – Intern in Laboratories Materials & Processes (Donauwörth, Bavaria, Germany)

Fraunhofer IISB – Graduate Student Research Assistant in Packaging & Reliability (Erlangen, Bavaria, Germany)

ABB Taiwan –  Intern in Country Marketing and Communications (Taipei, Taiwan)

留學前在臺灣的學經歷

大學就讀於國立清華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因為一次與家人同遊德國的安排,從而結下今後與德國的緣分,無論是市容、文化或各地留存的自然景觀都讓我心生嚮往,另外也從資料蒐集中得知德國留學是不用額外負擔學費,這點相較於留學英、美、澳、加能夠省下更多的成本開銷,因此該趟旅遊歸國之後,便開始與父母親討論留學的可能性,最後也共同決定至德國就讀研究所的計畫。

目標訂定之後,開始我從大一到大四不間斷的德文學習,而我原本是沒有交換學生的相關規劃,只是偶然從學長姐的分享得知,德國大學對於曾經擔任過交換學生的申請者,會更有意願招收其繼續進修。正好也能作為測試未來就讀研究所適性的選擇,很幸運的清華大學簽訂許多德國發展各不同領域的姐妹校,列表中也有符合我研究方向校系的情況下,因此決定多用一年的時間申請交換學生。

交換學生 : 體驗德國當地教育環境來思考未來

因此大五一整年,我申請到德國 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 ( KIT, 卡斯魯爾斯理工學院 ) 交換一年,這一年當中選修許多材料系及光學工程的課程,也嘗試全德文授課的科目,雖然經歷過程痛苦的一年,但也更確立我接下來於德國就學的目標,人脈更是留學生活中最寶貴的資產,其中包含碩士、博士的在校生,甚至是已經於當地就業的傑出校友,個個不吝嗇分享他們在德國求職的心路歷程,我深深認為德國基於產業發展的廣度與深度,都讓身為工學院畢業生有良好的職涯發展性與多元選擇性。

然而,之所以會從 Karlsruhe 轉而申請 Universität Nürnberg (紐倫堡大學)碩士的原因是,當時德文程度尚未達到全部用德文授課的水準,而以我主要申請的材料科學相關科系來說,許多學校是沒有開設全英文授課的學程,而紐倫堡大學 (Friedrich-Alexander-Universität Erlangen-Nürnberg, FAU) 也是當時我認為有開設全英文學程中發展較好,且在相關產業合作上也相當成熟的選擇,於是我便開始完成申請並到當地面試。

德國 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 ( KIT, 卡斯魯爾斯理工學院 )
KIT 校園一隅 – 圖片提供 / Joe Chou
交換結束前夕,當時就有考慮是否提前完成兵役再回到德國留學,不過考慮到重新申請簽證等繁複手續,仍然決定留下來完成碩士申請,並直接銜接碩士的學業。

Why FAU Erlangen-Nuremberg : 留學時的校系考量

以當地就業為目標,單用世界排名 (QS Education 、 Times 等) 作為申請排序依據的方式可能不適用於德國,同樣開設的是材料系的碩士學程,各個學校卻都有延伸出不同產業的發展重點,例如像慕尼黑工業大學(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 TUM),該校工學院原先就是以機械著名,因此在機械相關的材料,尤其是金屬領域的研發相當出色;而斯圖加特大學 ( Universität Stuttgart ) 則是因為鄰近 Mercedes-Benz、Porsche、Bosch 等汽車產業聚落的地緣優勢,所以聞名於汽車相關領域,我們學校則是所有領域都算均衡發展,雖然單論金屬領域的研發可能不及上述的慕尼黑工業大學跟斯圖加特大學,但在生物醫學、奈米粒子塗料、有機太陽能電池等等較新興發展的材料領域,就有開設蠻多實驗室投入相關研究的,有許多教授更是該領域具有影響力的專家學者。

當時我的考量是,汽車領域在德國已經具有相當長遠的發展歷史及眾多的研究人才,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說勢必得面臨更嚴峻的競爭,相較之下投入生醫、塗料等相對新穎的材料領域研發,能夠在藍海市場中追求更平等的競爭,正好相關的材料研發方面,FAU 所開設的英文授課材料學程是結合材料跟化工的碩士學程,有別於其他學校將材料與化工科系分開招生,甚至是上述提及的慕尼黑工業大學,它的材料系還只是機械系底下的一個分支而已,算是較傳統的劃分方式。而我所就讀的紐倫堡大學則是很早就將材料學門獨立出來,各種材料研發均衡發展的情況下,每個學生所選擇的領域能夠分配到的教學跟研究資源都會比較充裕。

我當時總共申請了八個碩士國際學程,五間材料領域,三間光學領域。

材料科系 :

Ulm和 Kiel 都收到拒絕信, RWTH 則因大學修的金屬相關課程太少而拒絕我, Augsburg 有面試通知,但當時已經收到 FAU 的錄取通知,所以我就婉拒面試。

光學科系:

光學科系所申請的三間都收到錄取通知,最後我選擇跟材料相關的碩士學程,而我之所以會額外申請多間光學相關的科系,是因為在 KIT交換那年有選修 KSOP 的課,當初覺得蠻有趣的,但是同時我也覺得光學需要相當的理論基礎: 高等數學、傳統物理、量子物理都要很好。所以後來思考過後還是選擇材料工程類,而如上面所說, FAU 各領域發展均衡,,故最後選擇 Advanced Materials and Processes 碩士學程。

紐倫堡大學的教學環境 : 偏重學術理論或實作課程

德國的大學教學體系分為兩類,一個是 Universität ,另一個則是 Fachhochschule 。

Universität 的課程設計大多仍建立在理論學術上的,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在我整個碩士學程中,反倒是像實驗課程、 soft-skills 、 如何寫 paper 、如何做PPT、文獻回顧等技能,更有助於後來在業界的實習。理論部分,除非做到一定的研發職位,否則就連碩士畢業的工程師,在工作上也不會用到太多理論的東西。我對於 Fachhochschule 體系的認知是源自於在 Airbus 的實習,其實我大部分的正職工程師同事們,都是畢業自 Fachhochschule 體系居多,反倒是受教育背景是 Universität 的員工不到三成。

追根究柢得知就讀 Fachhochschule 時,大部分的學校都有一年企業實習的強制規定,等於是他們已經提前踏進產業界,之後不論他們是要找實習、轉正職,其實都會比就讀 Universität 體系的學生更容易一點,且對於德國人而言,他們覺得這兩個體系是沒有什麼差別的。

總結來說,因為我本身是讀 Universität 體系,就我個人來說,實習的過程中確實理論背景所學在實習中並沒有應用很多。

紐倫堡大學 (FAU) - 先進材料與製程碩士
FAU 校園一隅 – 圖片提供 / Joe Chou
如果畢業後要做 R&D 的工作,大多數職缺肯定是要求從 Universität 出來的學生,不過多數要求要有博士學歷,因為研發基石還是建立在紮實的理論背景上。

德國求職經驗分享

這個部分因學校而異,就我個人的經驗,基本上德國每間大學,甚至是城市都會舉辦很多類似臺灣的就業博覽會。

提供的協助?

其中比大的差異是,我在臺灣參加過的更像是園遊會,應屆畢業生隨便逛逛、拿獎品,當下並不會發生很正式的互動 ; 而在德國的話,尤其是由學校(或學生會)組織的就業博覽會,每個參加者都是手持 CV ,全身正裝抵達現場,因為許多攤位會展開現場面試,若有通過才能進入其他的考核階段,再來,德國企業並不會把我們當做學生看待,而是完全當作一位準求職者了,因此也會相當程度地尊重我們。

產學合作上的表現?

教授更是重中之重,雖然臺灣研究所其實也有耳聞同樣的管道,但德國可以明顯觀察到每位教授基本上都會跟產業界有合作,而合作案例會直接作為授課內容為學生詳細介紹。例如說同樣是金屬材料性質的課程,在臺灣可能是講解理論帶過,用一堆卡通圖、公式、圖表介紹,在德國上類似的課程時,教授在每個章節都會花兩至三頁的簡報,介紹他們或學校其他實驗室正在進行的合作、有哪些企業有相關的研發,甚至是直接將成果直接展示給我們看、呈現他們做的 PAPER、圖表、成果等,經過如此授課內容,我會非常肯定我所選擇的學程,至少讓我知道所學用未來的應用方式,甚至也因為課程內容,讓學生開始記錄下可以找實習、正職的公司。不會像在臺灣可能多數材料系學生只對台積電、或外商科磊、艾司摩爾等大公司有了解,很難在學校階段就有較明確的不同方向可以做選擇。

此外、我覺得德國大學,他們比較尊重學生,把我們當作人才來培養,也很樂意去跟學生討論、樂於協助學生,教授也以比較像是朋友的方式去帶學生,不會有那麼高高在上的感覺。

Friedrich-Alexander-Universität Erlangen-Nürnberg - MSc. in Advanced Materials and Processes
FAU 冬季校園雪景 – 圖片提供 / Joe Chou
每間學校都會有Career Service,從寫動機信、 CV 一直到面試的訓練都會有課程可以參加,這部分的話,至少當時在清大的時候,就比較沒有看過的。德國對於產學合作方面比臺灣做的好,因此學校比較樂意協助學生與產業界進行媒合,因此我覺得受益良多

實習方向的選擇 : 求職方向、未來職涯銜接

就讀 FAU – Advanced Materials and Processes 的學生必須從四個領域選出兩個專業。我是選擇材料模擬,利用軟體做些材料性質的分析,另一個是奈米材料,例如奈米粒子的合成、奈米粒子光學性質與應用等。

產業選擇上,若以我所選修的專業兩者結合的話,大部分學長姐會選擇投入塗料領域或是製藥業。就我而言,因為考量到未來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求職的需要,我會優先投遞大公司(big brand)的實習職缺,而以應用塗料來說,其中兩個領域為大宗,一為汽車製造,另外就是航太產業,因此我當時就主要以這兩個領域為主。德國所有的汽車製造商、像是Audi、Volkswagen、BMW 以及其製造零件的供應商我都有申請,航太的話就是只申請 Airbus 。我會申請這些公司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德國其實相當看重我會什麼,或是我所學是什麼。比如我明明就是金屬材料的畢業生,卻申請生醫相關的產業,他們是連履歷看都不會看的。所以,求職時還是要看一下自己就學時修過什麼課。當然興趣很重要,但自己修過什麼課,某種程度上就代表我的知識背景強項在哪裡,而公司非常看重這個。因此也不能隨便海投各種公司的職位,必須同時以自己的背景,以及想去的公司來進行選擇。

至於公司規模的選擇,就取決於個人需求。像我選擇進大公司是爭取履歷、經歷上的加分,選擇小公司,則可能可以學到更多、看到更廣的產業面。

AIRBUS 空中巴士實習分享

我所實習的單位是空中巴士(Airbus))集團底下的 Airbus Helicopters 。 Airbus 是非常大的集團,範疇包括像是眾所皆知的民航機、直升機、衛星以及國防。

德國空中巴士 : 企業文化

因為 Airbus 是法國企業,整體氣氛比較輕鬆一點。我所在的Airbus Helicopters Donauwörth 據點就有許多從法國派駐的工程師,因此可以明顯的觀察出德國同事跟法國同事工作上的差異,例如法國人做事就比較從容,在公司時會花更多咖啡時間來交流。其實在歐洲職場,喝咖啡並不是單純休息,喝咖啡對歐洲人而言是一種職場社交的方式,在喝的過程中,他們也會談論一些像今天做的專案、開會內容等等,就是在比較輕鬆的情況下把公事帶進來消化,我覺得這在歐洲的職場算是滿重要的一環, 也是培養 Small Talk 能力的好時機。

Airbus Helicopters Donauwörth : 實習工作內容分享

我是在直升機部門底下的材料與製程實驗室,主要的任務是進行材料檢驗,實驗室轄下也有細分,像是我被分派的在塗料部門,另外還有金屬部門、複合材料部門以及專門做分析的部門。雖然 Airbus 是個製造商,但多數機身所使用的材料並非是自行製造。例如塗料就跟很多專門做航太塗料的公司購買,或是一起合作研發製造。而航太產業的安全要求及門檻通常會比起汽車來得高,因為如果一出事,就是攸關三四百人的生命,因此塗料部門主要業務就是檢驗新的材料,一種新的材料從最初決定購買,到實際應用在飛行器上,可能要經過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做測試,這段測試的時間內,材料要不斷經過比如高溫、防火、防腐蝕、防沙、防磨損、防強酸強鹼等等的測試,第二業務則是追蹤已量產的飛行器上所遇到的材料損耗狀況,比如說: 塗料的壽命週期比起初測試的短的話,就必須先停用這項材料的使用,並重新檢驗,或是要尋找更好的材料去頂替。以上是我們部門主要的業務,其他部門雖然負責不同的材料,但整體來業務大多類似,主要就是做材料檢驗。

另外有一點值得分享的是,像我是實習生,理論上輩份是最小的,像我之前也有過一家瑞士商在台灣據點的實習經驗,工作過程我就有感受到階級上的差異。在德國,能感受到的卻是同事並不會將我特別看作實習生,舉凡撰寫文件、信箱權限或是做的檢驗實驗跟正職工程師其實是相差無幾的,當然最後還是要主管簽名、查核,但整體上把學生就當成是準工程師的模式,讓我在整個過程中備受尊重,更會放手讓實習生去獨立完成許多專案,五個月的實習期間,我已經獨立經手直升機防火材料的專案,因原本供應商更換配方,導致需要重新檢驗。該檢驗分做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在實驗室規模驗證,第二階段就是工廠產線應用,最後就是實際量產。主管把第二階段全權交給我負責,正職工程師也沒有插手協助,從頭到尾信任我獨自負責叫材料、設計實驗、做測試檢驗、寫報告,完成之後雖然他們會重複檢查,但同事也都信任我所做出的檢驗結果,不會因為實習生的身分只被分派到雜事。

Airbus Helicopters 材料與製程實驗室
AIRBUS 同事合照 – 圖片提供 / Joe Chou
所以目前來說,在德國 Airbus 以及我有耳聞的其他大型公司,基本上都是把實習生當作準工程師,會指派更多正是內容的工作。相對的,在這樣的環境下待了半年,會有更多的收穫以及自信心,也因為實際做過實際的業務,將來再正式進入職場更快上手。

未來職涯規劃

目前因為兵役的因素,我決定暫時中斷學業完成兵役,以免耽誤到畢業求職的期程,等兵畢會再回到德國完成論文。當初之所以會有這個決定,是由於歐洲目前政策是希望所謂的高階人才能夠留下來,因此不管是學士、碩士或是博士畢業,發學歷的歐盟國會給我們找工作的居留權,其中德國算是慷慨的,就我所知德國是畢業後給18個月,愛爾蘭是24個月,法國、荷蘭是12個月,瑞典是6個月,因國家而異,但都會給一段找工作的時間,不會說一畢業就將我們趕走。在此狀況下,我不想因為兵役問題就放棄這18個月可以找工作的機會,所以做出休學的決定。

至於未來想要走的產業,其實同樣是鎖定汽車及航太產業,曾經航太產業實習經驗也讓我感到滿意。而且因為 Airbus 本身是製造商,實習過程中更讓我有很多跟供應商有互動的機會,甚至是我們的競爭對手波音也有些接觸,所以對這個產業的輪廓已經有大概的了解,目前認為航太是一個可以做為長期發展的產業目標,再加上德國跟法國是歐洲的航太重鎮,因此即便我最後可能沒辦法留在 Airbus ,我也不排斥到其上下游的廠商當材料工程師。


延伸閱讀 : 更多 TUM 留學校友的經驗分享

衡量職涯規劃,將機械背景結合資工背景 |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 計算力學碩士

到德國讀博士,研究環境的差異? | TUM 慕尼黑理工大學 物理博士


一對一諮詢留學校友 / 職場顧問
Bill 編-WillStudy 創辦人暨執行長
+ 更多創作

作為平台總編輯,在此感謝所有留學校友願意分享留學故事,也謝謝長期願意閱讀留學計畫文章的每位夥伴。如果你也有留學故事想要與大家分享,歡迎隨時透過 instagram 及 Facebook 與我聯絡。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