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chu Chen
碩士學歷:
University of Michigan (Ross School of Business) – Full-Time MBA
美國密西根大學 (羅斯商學院) 工商管理碩士
大學學歷:
國立成功大學 會計學系
目前職務:
BlackRock NYC (貝萊德) – Finance MBA Summer Intern
Instagram 社群帳號 @kc_mbalife 創辦人
過往經驗:
Ecolab – MBA 顧問
BNP (巴黎管理顧問) – 財務分析師
PwC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 審計組長
前情提要 : Kechu 前往美國前的 Pre-MBA 職涯經驗
Michigan Ross MBA 留學經驗分享
密西根大學商學院 : 刷新三觀的美式學習法
面對光是學費動輒百萬的成本,我當時腦中閃過無數次 : 「為什麼要花這麼多學費去國外讀 MBA, 為什麼我不在台灣讀就好?」。完成第一年的課業,我覺得可以用更實際的特點來回答台灣和美國商學院的差別。台灣讀 MBA 的人大部分都還是商科背景,但美國課堂中,學生以工程師背景占多數,另外還有老師、奧運選手、行銷出身,甚至來自時裝產業的工作者,同學們來自世界各地,我認為 Diversity (多樣性) 對於 MBA 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元素。
其中有一次的課堂經驗令我很印象深刻,老師當時在講解一個關於「酒廠供應鏈」的問題,剛好有同學在美國的大型酒廠工作過,他馬上用實際案例分享在職場到底是如何解決這一類的問題,將自身實務經驗搭配該堂課的上課內容,將網路上看不見的資訊分享給大家。我覺得這個情況在台灣不太常見,最大的差別就是我的同學來自四面八方,每個人也都具備三到五年以上的工作經驗,成長的文化、背景和經歷都非常的不同,需要學會如何相處與跨文化合作,將他們的專業能力與我的知識互相結合,共同完成一個又一個的 Project。
Michigan Ross : 實用為主, MBA 培養「帶著走」的決策能力
我覺得美國 MBA 和過去大學的課程方向差非常多,就讀 MBA 時曾經有修過一堂會計的課,發現它跟我以前所認知到的會計是完全不一樣的課程設計方式。課程的內容有很大部分是建立在許多不同的案例上,這些案例都是真實發生的事情,我們拿到的也是公司內部的財務報表,必須利用上課學到一些知識去解決不同公司遇到的問題。
MBA 的學生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會計背景,它沒有要培養一個會計師,而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去讀懂財務報表、學會運用知識。因為畢業生可能會在不同產業領域擔任 CEO 或是 CFO,學校要訓練的是如何運用財務數字在工作中做出決策,因此非常的實務導向。抵達美國留學的這段學習時光,我幾乎沒有坐在書桌前讀書、準備考試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團體作業,每次的報告都需要歷經不斷與他人討論,過程與台灣學生習慣的學習模式相去甚遠。
Ross MBA : 特殊實務應用課程設計,提前培養在美就業基礎
Michigan Ross 最招牌的課程 MAP (Multidisciplinary Action Project) 已經行之有年,它的核心課程構造就是在七週的時間內,由 4-6 名 MBA 學生組成一個全職顧問團隊協助企業解決問題,服務的對象從 Google、Amazon、Microsoft 等科技巨頭、NBA 職業球隊到非營利組織,涉獵產業的範圍極廣。學校共計提供超過一百多間的合作企業,每個學生可以從中挑選前十五名的目標公司,再由學校透過演算法幫學生進行媒合。
我最喜歡 MAP 課程其中一個部分,這門課的時間大約安排在每年三到五月,對於像我一樣尚無具備美國工作經驗的國際學生來講很有助益,因為暑期實習通常是從六月開始,相當於我可以在暑期實習前,有一個很好的練習機會,這段過程中我們完全不用上任何課,每週與合作公司溝通、解決問題的經驗就是我們的學習重點,而且這堂課同時可以獲得學分。假設想要去科技公司工作,這堂課又剛好選到相關產業,未來在美求職時就可以把它放在履歷上面, 七週的時間已經相當於半個實習,因此這個經驗放在履歷上通常會被公司認可。
Multidisciplinary Action Project : 美國職場經驗初試,深入產業核心
我配對到的公司是 Ecolab,它是一間大型化工能源公司,雖然我也有考慮過其他更大型、知名的企業,但是我更早之前就有拿到暑期實習的 Offer,如果實習完順利拿到 Return Offer,應該就不需要擔心找工作的問題。所以填寫志願時,我選擇另一個真心想要嘗試的產業,職務內容比較偏向幫助公司優化它的洗碗機租用服務,這個 Project 讓我看到美國當地餐飲業的內部環境以及運作方式,我們的目標就是透過實地訪談、分析數據,幫助 Ecolab 擴大租用服務的客戶規模,並同時設法創造更多利潤。
有趣的是,與我一同參與 MAP 的組員是兩個美國人,一個智利人,我們具備完全不同的成長、教育背景,無論是看事情切入角度或提出解決方案的邏輯都不一樣,像我習慣性會用財會的方法去檢視,他們則是用比較偏 Marketing 或 Strategy 從業經驗的角度去切入,七週時間的合作經驗其實相當有趣。這堂課最珍貴的是讓我瞭解在美國要如何和一個企業合作,我們每一週都要跟 Ecolab 匯報我們的內容,過程也訪談超過二十位客戶,我很感謝 Michigan Ross 提供機會讓國際學生提前獲得在美國工作的機會。
密西根大學 MBA : 學習環境分享 -同儕互助,教學相長
班上同學的平均年紀大約 28 – 29 歲,與 MBA Class Profile 公布的平均五年工作經驗相符,大學商業背景出身居多 (42%),其次是工程背景 (32%),其他也有醫師、老師、律師等不同職業的同學加入其中,同時也有跟校內的醫學院、法學院皆有課程合作。因此學生組成呈現非常多樣化,上課時就能根據擅長的領域分享特別的 Insight。聽同學講實務經驗讓我得到許多收穫,每一次跟他們對話的過程可以真實地去瞭解不同的產業、開啟對於不同領域的興趣。課堂上的專案合作機會,跟不同的同學合作都能接觸到以前根本沒有想過的思維,破除對於特定產業的迷思,還有透過人脈認識更多人,進而找到喜歡的工作。
我印象很深刻的畫面,有幾堂課大家要主動提出自己的問題,教授比較像是引導者的角色,結合各個不同領域的專業,再匯集成更好的意見。之前在大學做報告,我們大部分都是用財會的角度理解商務問題,我們很容易會忽略一件事情的多面性,但是當場景轉換到 MBA,當每個來自不同專業的人都拋出一些意見時,得到的結果會比較全面一點。一堂課有超過一百個人發言都是非常正常的,教授與課堂頻繁互動是很不一樣的教學方式。
Inclusive Campus Community : 純樸校風,創造友善環境
密西根本來就是一個大學城,它的人員組成非常的單純,大部分都是學生造成很安全的居住、生活環境。校風主打 Inclusive ,校園、日常提倡互相幫忙、包容,因此帶給我很好的留學生活體驗。一開始抵達還充滿不安的情緒,畢竟獨自到美國讀書,會擔心可能跟不上其他同學,但我遇到的組員都會願意在有人聽不懂的時候停下來再解釋一遍,大家都不會怕問問題,這是我最喜歡 Michigan Ross 的地方。
我想要舉一件特別的事情,有一次我跟我來自威斯康辛的美國同學面試同一間公司,那間公司一年只給我們學校 1-2 個名額,因此我和我的同學算是競爭者的關係。但是他早上面試完以後,竟然馬上把所有的面試考題傳給我,真心希望他蒐集的資訊能對我有幫助。當下我覺得很感動,即使我們兩個關係非常要好,但畢竟當下是在競爭同一份工作的狀態,他還選擇無私地把情報跟我分享。我們平時是一起練習面試的夥伴,我們畢業後也都想要從事企業財務管理,但他過去職涯沒有 Finance 背景,所以我常常跟他聊天和教學一些會計的經驗和知識。很幸運的是,面試時我的考官的確問我一樣的題目,我的美國朋友們幫助我是因為真的希望我成功。
Ross Alumni : 建立優質校友網絡,美國求職一把罩
讀這間學校對在美國找工作有相當大的幫助,MBA 對我來說是在學習新的知識,還有透過學校提供的平台接觸一些企業,跟不同的國際學生或當地的美國人交流。不過最重要的資源,我們學校的校友交流做得非常好,我之前申請 Google 的時候,有一位熱心的校友主動聯絡上我,甚至交流之前我完全不知道他是誰,他有一天寄一封信問我要不要約個時間聊一下,多瞭解 Google 文化並提供一些求職 Tips,又是另一件讓我很驚嘆校友影響力的經歷,必須說我這一路上是真的得到很多幫助。
Michigan Ross 在美國業界的名聲非常好,我記得在 BlackRock 面試的最後一關,面試官花了一段時間評論我的履歷,還有特別提到我就讀的是一間很棒的 MBA。至於學校的就業輔導中心應該各校都大同小異,但有一些公司因為地緣關係,通常會提供專屬於當地學生的職缺名額,這就是就業輔導中心發揮作用的時候,他們會跟一些企業打好關係,例如說美國紐約的 American Express (美國運通) 有專門開放給五間學校的 MBA Finance Summer Intern 職缺,我們學校剛好就名列其中一間,這個就是依靠學校先前建立好的企業關係。所以學校的確有可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求職,但我覺得最有效的還是一間學校的 Brand Name 和校友幫助。
密西根留學生活 : 拋開大都市繁華,擁抱課餘小確幸
關於課外活動,各個 MBA 的情況應該都差不多,通常都有很多派對或是社交活動,但我比較喜歡參加的是另一種活動。有些美國人是住一間獨棟的房子,他們會邀朋友舉辦戶外活動,像是十幾個朋友相約去一個朋友家玩狗、打牌、聊天之類的。
放假的時候,如果是較短的假期,我們常有一些小聚會,約出來聊天、去別人家裡玩等,有時也會喝點小酒、吃個晚餐。我們學校也會辦很多活動,例如有個活動叫作神秘晚餐,我們要先在線上填好表單,活動當天會被隨機分配到別人家吃晚餐,四、五位同學在彼此不知情的情況下去同一位同學家吃晚餐,算是一個增進同儕之間感情的小活動。
跟其他大城市比起來,我們只是一個大學城,不像紐約一下課有很多休閒娛樂可以選擇,Ann Arbor 沒有太多的活動,卻也因為這樣造就同學之間的凝聚力非常好,多出更多時間能與朋友們待在一起,我覺得感情真的會比大城市的學生好很多。長假的時候我們也跟其他學校不同,如果是在大城市唸書,舉 UCLA 為例,可能大部分的同學都是加州人,他們都在加州長大,不會特別想去旅行,但我們班上很少同學是密西根本地人,所以長假的時候很多人會回家,周遭會變得比較冷清,國際學生則會出去玩,我每個長假都去不同的地方玩,像我去到北密西根玩了四天三夜,看一些自然景觀或是說去西岸、紐奧良、紐約、芝加哥等地區玩幾天或 1-2 個禮拜。
美國金融業求職、實習經驗談
BlackRock NYC : 豐富資源,開拓視野
我先分享我求職的過程。當時我的其中一輪面試官是 Michigan Ross 校友 ,就像我之前提到的,一間學校在特定領域有越多校友,求職就可以享有越有優勢,遇到校友的情況即使會說要保持公平公正,但我覺得多多少少還是有一點影響。我運氣很好,雖然最後決定我是否錄取的主管並不是同校校友,但是也很幸運可以獲得他的青睞,所以最後順利被錄取。
世界一級資產管理公司的實習經驗算是完全顛覆我的想像,第一點,大部分的同事都是美國人,這已經和台灣的工作環境相差甚遠,再來是我覺得公司確實很用心在培養實習生,他們會從 BlackRock 企業本身的角度提供很多線上和線下課程,讓大家多瞭解 BlackRock 的公司沿革、文化和其主要的業務。因為不一定每一個入職員工過去都有 Finance 的背景,像 HR 或是 IT 出身的人並不一定知道 Finance 如何運作,也不清楚基金管理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的管理方法,所以大家都可以利用線上資源補齊不足的能力。
MBA Intern : 重視個人成長,認真培養實習生
公司也提供很多 Networking 活動,讓 MBA 背景的同事和實習生間多瞭解彼此,例如我才剛到職就有參加到兩次 Happy Hour,大概在下午 4-5 點大家會聚在茶水間聊天,公司會張羅下午茶讓不同部門間的同事互相認識一下。
另一個特別之處,我的老闆非常希望我多瞭解財務在一個企業裡的不同角色,我的職務內容比較偏向財務預算管理,但是他希望除了這項任務之外,我可以多去支援不同的部門。我之前就有參與到他們所謂的CFO Support Team,算是 CFO 底下類似幕僚的單位。他覺得 10 週的實習期間內,藉此能夠多了解自己喜歡的是什麼非常重要。在台灣的話,上層可能是是不斷塞事情給我,但是在美國這邊,上司會希望你在這邊是開心、快樂的狀態,藉由與其他人 Network 和參與活動、演講,實習期間找到一個符合你的能力又很有興趣的職位,所以公司內部是很容易能申請單位輪調。由此可知他們很注重個人發展,主管們都會真的把你當成公司的寶貴人才資產來培養。
我沒有觀察到太多階級之分,有空時就會去和公司裡不同的人聊天,有時甚至可以找到 Director 或 VP (副總裁) 級別的前輩,只要簡單詢問是否可以約個 「Coffee Chat」,通常他們也都會很願意分享。最有趣的是一個禮拜五的下午,我見到一位不同部門的 Director,我還是走去問他可不可以聊個天,我們一來到茶水間,他便直接打開冰箱遞了一瓶酒給我,整個氣氛很 Chill。那個下午兩人在一間小會議室的落地窗前,舉目盡是紐約的繁榮市景,聽著他講述個人經歷以及人生中的選擇,過程中更是提供一些建議給我,這是在台灣很難想像到的畫面。
美國 Post-MBA 職涯 : 未來求職規劃
我目前希望可以拿到實習的 Return Offer,當我越瞭解了這個職業時,它其實比我想像中更好,我很想繼續留在這個崗位上。我有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麼這些工作都只給 MBA 不給金融專業碩士生? 現在我發現,我的工作不只是 Finance 和數據分析而已,很多時候都會運用到 MBA 教會我的一些「軟實力」,像是溝通技巧等等。MBA 訓練我更有自信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提出問題、包容他人的想法、採納別人意見,最後得出最好的結果。
我的職務不完全只是和數字有關,也有牽涉到公司的決策和管理,工作上不但可以繼續做我喜歡的 Finance ,同時可以學習以 CFO 的角度進行公司決策,附帶獲得與 CFO 部門交流的機會。我覺得當前這是不可錯過的好機會。未來如果有機會我會想要成為一間公司的財務長,藉由實習可以觀摩每個決策背後的動機和考量,以及過程中可能衍生的每個問題。不得不提工作環境中同事人都很友善,紐約更是我原本就嚮往居住的城市之一。所以如果真的可以獲得 Return Offer,我會想要留在 BlackRock 繼續學習、精進自己。
斜槓世代 : 經營社群帳號,幫助全台年輕學子
Kechuchen |MBA美國留學|部落客|外商職涯 (Instagram: @kc_mbalife)
我的初衷是希望可以寫出一些文章幫助正在迷惘的人。我當初想經營社群是因為在成大讀書時,我覺得在台南收到的留學資訊是非常缺乏的。我當初走了一些「冤枉路」,因為我不知道有這麼多選擇,現在的我想要回饋未來的留學生,我想要讓大家知道人生其實還有更多的選擇,便以自身經驗寫了部落格,還有經營Instagram粉專。
內容主要是以留學生和商學院為主,另外還有加碼找工作的 Tips 和英文學習技巧,另外有關於財務會計、投資、心靈成長的內容。特別是「心靈成長」這部分對我來講是很重要的,在努力的過程中,其實很多時候都覺得很痛苦,尤其是在事務所時工作的那段時間,以及邊工作邊準備申請 MBA 的時候,必須依靠強大的意志力才能支撐自己往理想邁進。為此我看大量關於這方面的書籍,也想辦法從日常開始實踐學到的道理,我的文章裡面有提到很多這類的內容。
超實用留學秘笈,增加競爭力
我自己還有編了三堂課,第一堂是「CP值最高的外商&留學生英文履歷課」,透過影片把我過去的經驗分享給大家,整理出台灣人履歷的誤區。會想製作這門課程是因為我在申請學校時有找顧問修改履歷,改完後我以為已經很好了,但到 Michigan Ross 的時候才發現不堪使用,還有很多進步空間。我後來不斷修改了好幾次,也和不同領域的人請教,才得出一份讓我滿意的履歷。我把這個經驗變成一堂課,讓大家透過非常便宜的價格就可以得到很有用的履歷書寫秘訣,不管你是要申請外商,或有需要英文履歷的留學生,都是非常適合的!
第二堂課叫做「Top 10 MBA Workbook」,我當初在找 MBA 的時候做了非常大量的功課,整理了每一間MBA 的特色,這是很重要的,因為在申請的時候,必須知道一間學校的特色跟其他間有哪些差別,面試時也會被問到相關的問題。然而網路上的資料其實很散亂,所以我花了這一、二年的時間陸續收集資料,整合我所擁有的資訊,並融合這幾年的經歷和找工作心法,輔以增加錄取率的小撇步,因為我很喜歡數字,所以裡面也有用數字佐證,希望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一下,追蹤或分享我的部落格給需要的人們。
第三堂課是「美國商學院申請全攻略」,目標是要完全取代傳統留學代辦,並且提供第一手申請美國研究所和找工作的攻略。這本書有系統的引導你如何申請美國商學院,包含了探索自己,和完成申請學校繁瑣的文件過程。包含一些常見的商學院科系如:會計、財務金融、行銷、BA 和 Data 相關科系、Supply Chain、Management 和 MBA 等,同時附上與相關領域的學生或是已經在美國工作的人的錄音訪談,讓大家有更好的參考。
執行編輯 : 林軒毅 Bill
校稿編輯 : 宋智霖 Ryan
延伸閱讀 : 更多不同專業背景的校友在美國就讀 MBA 的發展
我在全球前五大集團,美國 M&A 在做什麼? | Berkeley MBA (Haas)
作為平台總編輯,在此感謝所有留學校友願意分享留學故事,也謝謝長期願意閱讀留學計畫文章的每位夥伴。如果你也有留學故事想要與大家分享,歡迎隨時透過 instagram 及 Facebook 與我聯絡。